異言堂/全台家戶生活燒不完 關鍵原因竟然是「它」
桃園市龍潭區店子湖垃圾掩埋場爆出垃圾堆積如山且發出惡臭,引發民怨。(圖:民視新聞)

專題組/記者許家峻、游文章

跟著桃園市議員張肇良的座車,我們一路從市區開往山區來到桃園龍潭知名景點大北坑風景區,這裡也是賞夜景的絕佳秘境,然而一旁的邊坡,竟然藏著一座巨大垃圾山,因為嚴禁外人進入,我們得透過議員幫忙,才能進到裡頭拍攝。市議員張肇良踩上垃圾堆,指著山頭:「這垃圾非常的高,天際線從下面上來大概4、50公尺都是垃圾,這邊垃圾越堆只是越多而已,載出去非常的困難。」

更多新聞: 異言堂/焚化廠燒什麼? 幕後藏驚人秘密

設置40年的店子湖垃圾掩埋場,原本計劃2021年退場,卻因為桃園的垃圾不斷增加,舊的垃圾還沒處理完,新的垃圾又一直進來,垃圾就這樣,愈積愈多。翠綠的山林被五花八門的垃圾覆蓋,長期擠壓、滲透出的髒水,穿透擋土牆,不只汙染溪流,更衍生出公共衛生與環境問題。其實不只垃圾掩埋場的垃圾無法去化,隨著年關將至、跨年活動增加,類似像桃園大埔垃圾轉運站,也陸續出現垃圾「只進不出」的情形。桃園市龜山區舊路里里長李相鑑坦言,「以前來講市政府會再找另外的地來處理這種東西,結果現在放在這裡是垃圾量越來越多,比較沒辦法當天處理完。」

異言堂/全台家戶生活燒不完 關鍵原因竟然是「它」
近年來,台灣各縣市家戶生活垃圾量激增,但垃圾掩埋場址難尋,加上多數已飽和,爆發縣市垃圾大戰。(圖:民視新聞)

按照全台24座焚化廠、每年總共650萬噸的處理量能,應該是足以焚燒每年家戶所產出的470到500萬噸的垃圾量,而且還有餘裕,令人不解的是,生活垃圾為什麼還是燒不完?回顧歷史,1991年台灣第一座內湖焚化廠正式啟用,當時環保署力推「一縣市一焚化爐」政策,由中央政府出資興建,完工後交給各地方政府管理維運,採用OT方式委外經營,就是希望解決 各縣市的家戶生活垃圾。然而,隨著台灣經濟快速發展,政府只顧開發建設,卻忽略相應而來的事業廢棄物;直到2003年,行政院公告,一般事業廢棄物,像是木板、塑膠、保麗龍等工廠或企業產生的廢棄物,可由焚化廠協助處理,前提是:必須先處理完生活垃圾後,有餘裕才能處理事業廢棄物,沒想到後來卻本末倒置,事業廢棄物處理量排擠了生活垃圾。

更多新聞: 異言堂/地下運彩賭盤猖獗 合法運彩解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