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度出現「米酵菌酸」中毒案 醫師懷疑問題出在「這食材」!
米酵菌酸1毫克就可能致死(圖/民視新聞)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首度出現〝米酵菌酸〞中毒,造成人心惶惶,食藥署提醒,米酵菌酸最常出現在久泡的木耳、腸粉、河粉和米粉等9種食物,不過,也有醫師認為,問題未必是在粿條,說不定是配菜的黑木耳,因為,黑木耳在潮濕環境下泡太久,就可能產生米酵菌酸,只要1毫克就可能致死。

更多新聞: 南韓爸首次來台!初體驗台灣美髮廳 新造型曝光讓女兒驚:變年輕了

寶林炒粿條,導致兩人死亡,元凶到底是哪個食物,有醫生認為應該不是粿條,而是配料黑木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像台灣黑木耳要處理,要煮之前一定都要泡水,那有些時候有人會泡隔夜,甚至泡得更久,讓它比較軟一點,比較好吃比較容易入口,當在浸泡的,第一個這個木耳,因為它會受到一些菌的污染,所以你要浸泡之前,一定要洗乾淨,(新加坡)的食安通報裡面就告訴你說,你應該放在冰箱裡面去浸泡,不應該放在室外。」

台灣首度出現「米酵菌酸」中毒案 醫師懷疑問題出在「這食材」!
米酵菌酸最常發生的九種食物(圖/民視新聞)



木耳在潮濕環境泡太久,就可以滋生米酵菌酸,只要1毫克就可能致死,大約是一朵木耳增生的菌量,護理師譚敦慈表示,泡木耳時,可以加入醋或檸檬水。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這是新加坡政府建議,泡這些東西的時候,加一點醋加一點檸檬汁,就是酸性環境高一點,那這個就比較不會,有這個東西的污染。」除了久泡的木耳、銀耳,還有腸粉、河粉、米線,水分多的濕米粉、濕冬粉和涼皮,發酵的玉米麵,這九種是米酵菌酸最常出現的食物,另外椰子、玉米也要小心。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發酵的米製品,還有發酵的椰子製品,在某些環境下,比如說比較溫暖的環境,22到33度在中心變質下,它就有一種特殊的細菌,它污染它產生米酵菌酸。」


台灣首度出現「米酵菌酸」中毒案 醫師懷疑問題出在「這食材」!
便當不能放涼了再冰,65°C就能冷藏(圖/民視新聞)


食物怎麼保存,才能避免食物中毒,冰箱可不能塞滿滿,最好只裝7分滿,避免食物擋住風口,另外,裝好的便當,也不能放涼了再冰,只要摸起來不燙手,65°C就能冷藏。還有乾貨泡太久也不行,每四小時就要換水,除了保存食物要小心,就怕米酵菌酸在台灣落地生根,衛福部也將跨部會進行土壤調查。

更多新聞: 白沙屯媽祖唯一陣頭!跳梅花樁多次險摔卻被神奇拉回 館主:媽祖在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