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到底哪裡來? 將對砧板、廚師手部及環境採檢
台大法醫研究所所長翁德怡表示,將針對廚師手部生物檢體,進行毒素相關的米酵菌素毒物檢驗。(圖/民視新聞)

生活中心/李世宸、嚴凱 台北報導

寶林茶室中毒案,已有14名患者驗出米酵菌酸,但毒從哪裡來?中央帶回寶林廚房中,35樣食材採檢米酵菌酸都是陰性,而且米酵菌酸生成需要三大要件,不太容易產生。另外,北市衛生局現在還要針對砧板和廚師手部進行環境採檢,最快兩周就會有結果。

更多新聞: 快新聞/「米酵菌酸標準品」今日到貨! 王必勝:檢驗量能現已不是問題

食物中毒風暴肇禍元凶到底是誰?中央地方都在追,尤其3/26針對案發地寶林茶室聯合稽查帶回的食材,都沒驗出米酵菌酸,北市繼續追醬料和澱粉製品。台北市長蔣萬安:「我們查扣的相關食材,有8家業者10項產品,有5家是在外縣市,有3家在台北市。」北市針對八家業者和10個產品繼續向上溯源,包括製作銀耳白果的白木耳、醬油、香菇素蠔油和粉卷粉都要詳查。還有可能被汙染的環境,例如砧板、菜刀,也不放過!台大法醫研究所所長翁德怡:「接下來我們收到台北市衛生局,給我們的相關的3件環境檢體,以及一位廚師的手部生物檢體之後,我們會進行毒素相關的米酵菌素相關的毒物檢驗。」


米酵菌酸到底哪裡來? 將對砧板、廚師手部及環境採檢
寶林茶室空景。(圖/民視新聞)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唐菖蒲伯克氏菌這個菌,據農業部農試所說,其實我們本土是有的,但是只有一個亞型會產生,在台灣好像很少見,這環境採檢是主要,要是去培養那個細菌,這個需要兩個禮拜。」中央歸納幾個方向,第一現場食材,包括粿條、香蘭葉、在來米粉、醬油、老抽、分裝豆芽菜等35樣食材,目前都未檢出"米酵菌酸",但仍高度懷疑"粿條是元兇,第二人為下毒可能雖並未完全排除,但機率不高。第三廚師處理過程中,分泌米酵菌酸的可能性。但最後仍需綜合評判。只是外界關注料理中,黑木耳、白木耳可能被汙染,北市先啟動追查。


米酵菌酸到底哪裡來? 將對砧板、廚師手部及環境採檢
木耳是否可能為毒素來源?衛福部仍未放棄各種可能。(圖/民視新聞)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粿條跟炒麵都會放,但是就是吃炒麵的人都沒有問題,通常都是在澱粉、玉米製品、椰子這類的東西才會生長比較厲害,那木耳?我是不知道啦。」王必勝坦言米酵菌酸是毒素很強的土壤菌,必須要是唐菖蒲伯克氏菌的特別亞型,再來介質和環境都要符合特定條件。雖然目前確認了中毒物質,但禍首源頭,到底從而來,中央、地方,仔細把關推敲,不放過任何一種可能。


更多新聞: 不必聞米色變!粿條、粄條、河粉「最大差異曝光」…關鍵竟是1添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