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避免汙名化常用食材 王必勝:專家會議討論「米酵菌酸」更名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圖/民視新聞)

即時中心/李昶毅報導

北市寶林茶室案延燒,確認與「米酵菌酸」,不過因為名稱有「米」字恐導致民眾恐慌。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今(1)日表示,為避免去汙名化常用主要食材,將開專家會議討論是否改用「音譯」,同時整理要注意事項,告訴給民眾知道。

更多新聞: 快新聞/寶林中毒案後續通報順利 陳建仁:謝謝第一線醫師警覺發現

王必勝於廣播節目「POP撞新聞」中表示,有專家建議「米酵菌酸」要更名,不然大家看了就覺得擔心,他們會開專家委員會討論,這毒素是否改用「音譯」,如邦克拉克酸、椰黍菌酸,避免去汙名化常用主要食材,後續會去做。

王必勝喊話,經查發現它是在特定時空、某一餐廳某段時間內,並未有外擴跡象,所以大家不需要這麼擔心,但現在這樣說說服力還不夠,回到剛剛所說,目前有3條件可掌握,分別是菌、食材、環境條件。他指出,環境條件可以自己掌握,該冰的食材冰好,低溫狀況下可抑制這個菌生長,另外則是不要壞掉,除溫度、酸鹼度外,發酵也是因素,新鮮度很重要,該丟就丟。

王必勝說,食藥署會再開專家會議,整理要注意事項,一次告訴給民眾。

後續受訪時,媒體詢問改名專家會議何時召開,王必勝表示,改名部分這週專家會議就會去開會,不只是為了改名,要為了瞭解細菌生態,「專家會議這週召開」。

另針對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認為,元凶是「進口澱粉,王必勝表示,由於毒素名稱有一個「米」字,這很容易讓人家誤解,是否未來更名時也列入考慮,這次跟米食關係比較小,粿條主要成分只有少數一點米,大部分都是玉米澱粉、番薯粉成分。

更多新聞: 快新聞/米酵菌酸增2案陽性! 薛瑞元:恐為「食材」或「廚師操作」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