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演義/二十一世紀晶片大戰 美中對立越見激烈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現代戰爭有許多的形式,不一定是槍砲彈藥式的攻擊,現代最常上場的是國際間的運動競賽,以及特定國家之間的貿易戰乃至科技戰,尤其隨著晶片在手機、汽車、3C產品等人類生活當中廣泛地運用,半導體產業已經被喻為二十一世紀新石油,是各國重要的戰略物資,誰先搶得先機誰就能夠技術領先,也因此二十一世紀國際間陷入了晶片大戰。

更多新聞: 台灣演義/台灣死傷最嚴重的地震不是921?「地動之島」台灣的地震史

其實早在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的科學角力、太空競賽、半導體爭奪戰早已上演。日本在二戰戰敗後,被美軍接管,當時美國為了要抵禦蘇聯加上朝鮮戰爭爆發,因此將日本視為重要的軍需生產基地在大量的援助和技術移轉下,原本百廢待興的日本靠著半導體產業崛起,以消費性電子產品打入全球市場。

到了一九八0年代中期,日本狠甩美國,稱霸全球半導體,連英特爾都被打趴,這時候美國不甘心龍頭寶座換人坐,用匯率作為手段,讓日圓升值、美元貶值,來增加美國的出口競爭力,甚至還對日本半導體產品祭出100%的懲罰性關稅,日本因此喪失競爭力,加上泡沫經濟來襲從此跌入「失落三十年」,這時候南韓和台灣順勢崛起。

近年來全球晶片大戰最核心發生在美中之間,因為中國半導體產業起步晚,為了追趕進度頻傳技術剽竊和晶片造假事件,其中,中國通訊商「中興通訊」偷賣含有美國技術的產品銷往伊朗、北朝鮮等國,這讓美國總統川普在二0一八年以中國偷竊美國智慧財產權及商業機密為由,宣布對中國關稅制裁。而中國也以牙還牙對美國加高關稅,隔年二0一九年美國封鎖華為,中國則取消美國豬肉訂單,到了拜登政府時期美國聯合日本、荷蘭等半導體設備商嚴禁二十三種高階半導體設備出口中國,而中國則宣布封鎖美光、擴大中俄結盟,想要突破封鎖。

從美中貿易戰來到晶片戰爭,美中對立越見激烈,美國強勢地主導「去中化」意外地讓印度 越南、泰國受惠,而地處戰略核心又手握尖端技術的台灣能不能繼續坐領領先地位,更是國際矚目的焦點!

更多新聞: 新聞觀測站/強震來襲!抗震宜居區域?新大樓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