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原理是透過振動水分子產生熱能,,因此食物不同區塊溫度可能差異極大,所以更需要攪拌。(圖/民視新聞網)根據外媒《Parade》報導,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羅伯特斯(Jill Roberts)指出,微波原理是透過振動水分子產生熱能,水分高的區域加熱速度較快,因此食物不同區塊溫度可能差異極大。為了確保整體均勻受熱,攪拌動作不可或缺。她建議,在加熱前加入少量水並攪拌,有助於熱能均勻分佈,降低病菌存活機率。專家也指出,若加熱的份量較大、或為濃稠湯汁、焗烤、砂鍋類料理,建議改用電鍋或爐火加熱,較能確保中心溫度足夠。
專家提醒米飯類屬高風險食材,更應該正確加熱及保存。(示意圖/翻攝自Pexels)除了加熱方式,食物的保存時間與方式也影響安全性。專家提醒,剩菜應於兩小時內冷藏,並於三至四天內食用完畢,避免細菌滋生。處理食物前後也應以肥皂和溫水洗手至少20秒,並使用適合微波的容器,不建議加熱保鮮膜包覆的食物,以免塑化劑釋出。食品安全專家比喻,加熱不當如同「賭命」,尤其蛋、海鮮、米飯、馬鈴薯等高風險食材更需謹慎對待,正確加熱和妥善儲存,才能真正吃得安心。
更多新聞: 富豪媽幫11歲女兒慶生送豪車、勞力士!她竟嘆:原諒媽只花707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