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訓中心培育運動人才 結合運動科學更有力!

今年世大運,台灣選手共取得90面獎牌的傲人成績,位在左營國家運動訓練中心,是培養運動選手的重要基地,中心內除了提供住宿、日常飲食、運動場地、教練等,更結合運動科學,幫選手取得好成績。

更多新聞: 「這個獎牌應該要在台灣」楊傳廣子帶奧運銀牌贈國訓中心

早上6點半,台灣競技體操選手李智凱已經起床準備,他在高雄左營國家運動訓練中心一天的訓練。

6歲就開始練體操的李智凱,17歲進入國訓中心接受訓練,更在今年(2017年)台北世大運中,以高難度的湯瑪士迴旋,奪得鞍馬項目金牌,拿下台灣史上的體操第2金。除了他本身的刻苦訓練外,國訓中心專業的運動科學團隊,更功不可沒。

運科防護員王瑞翔指出,「湯瑪士迴旋,髖關節的一個活動度,腳要開得很開,下肢的肌群這些強化,包含柔軟度,所以他平常都必須做很多的伸展,所以這些東西都是我們會在平常訓練的時候去加強它。」

李智凱自己提到,「運科影像回饋的部分,這樣可以讓我們在訓練的時候,可以很快速的知道,自己的動作問題在哪裡,我們可以很快的與教練討論」

除了有專業的影像回饋分析,國訓中心裡的運科部門還包括:運動傷害防護、運動生物力學、生化檢驗組等項目,用科學方法提升選手的國際運動競爭力。

藉由指尖採血,評估選手的營養狀態及血液黏稠度,而這些生理數據的變化,與訓練息息相關。運科研究員陸康豪表示,「會提供一些客觀的檢測數據跟報告給教練,然後來輔助教練,來做一些決定這樣子。」

以專業的後勤團隊做為後盾,國家運動訓練中心,成為積極栽培台灣運動國手的基地,讓每位選手能在國際賽事上,以最佳狀態為台灣爭光。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培育科技人才!新北引進國際級教育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