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蝙蝠出現類伊波拉病毒!感染恐造成人類致命性出血
圖取自《自然》(nature)網站

根據國際科學期刊《自然》(nature)報導,新加坡與中國的科學家,檢查一隻來自雲南的蝙蝠,在肝臟內發現類伊波拉病毒,而且確定能感染包含人類、猴子,倉鼠、狗等多種哺乳動物,人類一旦遭感染,嚴重的話造成致命性的出血。

更多新聞: 受地球暖化加劇影響 冬眠蝙蝠被提早喚醒

報導指出,新加坡「杜克-NUS醫學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傳染病研究主任王林發(譯音,Wang Lin-Fa)、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的鄭正立以及研究團隊,檢查一隻於中國雲南西雙版納勐臘縣捕獲的果蝠,並在牠的肝臟中發現新型絲狀病毒(filovirus),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勐臘病毒(Měnglà)」。除此之外,該團隊發現該病毒可以感染猴子,倉鼠、狗和人類的細胞。

科學期刊《自然》(nature)報導,圖取自nature網站

這種新型絲狀病毒能感染人類器官及破壞血管,造成感染者嚴重發燒以及致命性出血。 這種病毒因為在中國雲南省的勐臘被發現,因此又被稱為「勐臘病毒」,它已構成物種間傳染的潛在風險。

王林發表示,辨別出這種病毒有助於預防疫情大爆發。研究蝙蝠傳播絲狀病毒的遺傳多樣性和地理分布,對於風險評估和預防疫情非常重要。

因為這類傳染病可以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影響大眾,造成破壞性的病毒。 王林發也補充,勐臘病毒在演化上跟伊波拉和馬爾堡病毒有密切關係。目前在非洲已確定至少有一種蝙蝠身上帶有馬爾堡病毒,有數種蝙蝠則被懷疑攜帶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病毒是個嚴重急性疾病,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網頁指出其初期症狀為突然出現高燒、嚴重倦怠、接著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皮膚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現象。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個案之致死率平均約50%,依過去疫情經驗約在25%-90%。

伊波拉病毒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可供預防接種。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提出其他預防方式包括:在流行地區,避免接觸或食用果蝠、猿猴等野生動物。如需接觸動物則應戴手套及穿著合適衣物。食用動物性食品(血液或肉)前應煮熟。

(民視新聞網/廖威誌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剛果伊波拉病毒肆虐!青年組直排輪隊帶「正向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