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單當農民後盾!農委會推動農業保險法立法

除了颱風,其實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乾旱或瞬間暴雨,都讓台灣的農作損失增加,近5年我們的農損金額,每年平均都超過120億元,農民看天吃飯,現在農委會推動農業保單,希望能夠讓農民多層保障。

更多新聞: 推山村綠色經濟!林務局攜手雜誌社出新書

2014年霸王級寒流,全台作物受到嚴重寒害,作物開花不結果,甚至有的直接全部凍壞。

極端氣候越來越頻繁,每逢颱風季,農損數字就飆高,統計民國2007到2017年,農損平均每年123億元,而政府的現金救助,就只有31億元,等於農民還是要負擔75%的農業損失,因此除了「現金救助」,農委會更推動農業保險。

農委會農金局主秘韓寶珠


農委會農金局主秘韓寶珠表示,「現金救助就是,政府支出一塊錢,就得到一塊錢效用,可是如果是推動農業保險,它會有一個加乘的效果,保險它不是只有天災,包含像疫病或者像一些價格的影響,造成收入的影響,這些都可以當作約定的事項。」

高接梨開花,農民等一年準備收成,但高接梨怕高溫、爆雨,農委會在2015年推出了梨保險,到2019年陸續增加芒果、香蕉、石斑魚,甚至家禽禽流感等16項新保單,搭配產業政策,增加農民收益。

農友劉霖傳說,「農民就靠天吃飯,那個豪大雨,真的讓農民真的很辛苦,政府推這個保險,推了四年,我四年都有補(補助到)。」

農友劉霖傳


韓寶珠強調,「不論是投保的件數,投保的金額,都一直是逐年的成長,我們現在一共是理賠了1177件,理賠金額1億1046萬元。」

像是台東釋迦,2016年被尼伯特颱風重創,台東政府2017年也試辦農業保險,保障在產量或價格減損,理賠差額,而農委會也積極推動農業保險法立法,要讓農民面對天災危害也能有最高保障。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農委會投入9億多研經費 推廣「農業保險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