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談臺灣人的天公信仰
【我們推薦這篇文的原因】作為掌管天庭的領導者,台灣民間對於玉皇大帝的信仰,從婚喪喜慶,到阿嬤口中唸唸有詞的那句「天公伯,請您保佑阮全家平安」,貫穿了所有日常生活。而農曆正月初九,台灣各地舉行玉皇大帝誕辰儀式,透過靜宜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執行長溫宗翰的解說,來了解台灣信仰的核心精神。

文/溫宗翰 (民俗亂彈執行編輯、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執行長)

拜天公,在臺灣民間社會舉足輕重,無論是個人生老病死、婚喪喜慶、日常生活,或是家庭社會集體渡過的年節慶典,通通都能發現與天公有關的儀式。尤其是在這個新舊時間交替的過年期間,敬拜天公更是從小年夜就開始延續到正月初九日。

事實上,臺灣人整年度的民俗生活,都離不開敬拜天公,無論是為了祈求稻穀豐收、村莊平安的年初許平安儀式,或是酬謝豐收,感恩上蒼恩賜的年末謝平安;乃至於每日早晚祭祀神靈,通通都必須要「祭天」。由此可知天公與人們緊密依存的互動關係,完全內化在每個人生命經驗裡面。

臺南天壇仍保有以神牌祭祀玉皇大帝的形式

對未知「天」產生敬畏、崇拜與理解,探索天運作的自然法則、思想,同時賦予天具有超自然神祕性,是人類社會面對自然生活發展出來的普遍文化現象。

臺灣天公信仰經常兼融著「形上天」與「人格天」,天公不僅統管神界眾神祇,更是「萬物主宰」,既可以是宇宙生成、萬物生長的基本道理,也左右著人們的命運與價值觀,更可以賞善罰惡。所以臺灣俗語同時述說著:「受命於天」「恨命莫怨天」「命運天註定」「天無絕人之路」「人若無照天理、天就無照甲子」「人在做、天在看」「天理昭彰」「天公疼憨人」等,這些都遊走於形上天與人格天的概念。

天,可以無形無相、大公無私,也能易怒衝動、難以捉模,在臺灣過年傳說中,天公就是不明究理便隨意懲罰臺灣人,最後才因為觀世音菩薩的柔性勸說,讓臺灣島不致於沈沒。 (故事參見:過年的由來)先不管傳說如何,在過年期間特別敬拜天公,在儀式象徵上,便有著時空神聖性重新建構的意義。若再搭配傳說與儀式的互動,臺灣人面對這個即將「毀滅」的時間,透過與天地萬物互動、與家人朋友重新連結,企盼能有一種新生命、新生活建立的內在思維。

大甲、大安、外埔、后里地區,小年夜拜天公後到大甲鎮瀾宮酬謝媽祖庇佑。(劉家豪攝)

過年期間敬拜天公的儀式不少,中北部許多地區會在小年夜開始拜天公,實際上是除夕夜的子時開始,在一年最後一天感謝上蒼整年庇蔭,也藉此祈求來年平安順利。

小年夜拜天公各地傳承略有不同,大甲地區居民甚至於自家祭祀天公後,還會集體到大甲鎮瀾宮敬拜「境主」大甲媽,以感謝天公與媽祖庇蔭。北部客家地區,有些人則是在拜天公後,於除夕當日辭年祭祀時,至住家附近的伯公廟或地方大廟進行祭拜。

此外,民間認為玉皇大帝誕辰為正月初九,亦即一年剛開始第一個九日,因此,會在初九日子時敬拜天公。過去,拜天公儀式大多於個人家戶中舉行,隨著工商社會發展,以及民間信仰發展擴張,有越來越多人直接到住家附近的天公廟敬拜天公。臺中海線地區知名的沙鹿玉皇殿,便是在初八日夜裡開始聚集人潮,儀式全程由臺灣無形文化資產南管戲曲重要保存者吳素霞老師帶領,以南管伴奏方式拜天公,祭祀過程莊嚴慎重,並需於大殿外的神壇請神降臨,再於殿內奉香跪敬,搭配南管柔和伴奏,堪稱全臺最典雅的拜天公儀式。(延伸閱讀:初九天公生

沙鹿玉皇殿拜天公現場以南管伴奏,由國寶級南管藝師吳素霞老師帶領。(溫宗翰攝)

初九日拜天公儀式各地略有不同,大多是屬於家戶祭祀儀式,但在八卦台地西北麓的芬園鄉、南投市一帶,則盛行於初九天公生時迎請天公遶境。彰化縣芬園鄉當地,是由境內九坑十八寮的天公會輪請天公至境內祭祀,往南隸屬南投市地區的樟普寮、草尾嶺、施厝坪、橫山等地,也都有迎天公儀式,分別由庄內大廟鳳山寺、福山宮、受命宮、永興宮各自與值年爐主共議籌辦。

芬園迎天公八寮角天公壇(溫宗翰攝)
橫山永興宮迎天公時,玄天上帝亦會採乩隨行至各家戶辦事濟世(溫宗翰攝)
同義堂是八卦台地重要武館系統,源自松柏嶺羅乾章傳承的系譜 (溫宗翰攝)
施厝坪的慶賀玉皇大帝萬壽牌(溫宗翰攝)

除了上述諸多常態性的拜天公儀式,常民生活當中,比如結婚、祈壽、生子等,也都要祭拜天公。甚至,在民間信仰的濟世服務工作中,若有人家庭需要神靈救助,也經常有傳聞必須要透過玉皇大帝授旨同意,神明才敢幫助凡世間的人們,若未獲得天公授意,有時神明急於幫助凡人,甚至都還會受到玉皇大帝的懲罰,由傳說故事的信仰價值觀,展現出民間社會對「天地自然運行」、「天意難違」的尊崇。 (延伸閱讀:茅港媽祖受禁

天公信仰幾乎貫穿臺灣人民俗生活與生命經驗的整體,儀式也是敬拜所有神靈中,最為尊崇、複雜者。過年這個時間點,恰恰是面對時間秩序的重整,既是一年的結束,也是一年的開始,顯然,集中在此時出現繁複的拜天公儀式,確實有面對這個重要節日必可或缺的核心文化精神。(延伸閱讀:初九天公生

本文由 民俗亂彈 授權,原文 連結 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