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萊豬公投吵不停 台大醫:釐清「這2點」相關爭議可解
針對萊豬公投,台大醫學院毒理所教授姜至剛指出,應回歸市場機制。圖為民眾在超市挑選肉品。(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1218四大公投舉辦五場「意見發表會」,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智庫與台灣韜略策進學會認為「意見發表會」雖然有言詞交鋒的機會,但可能淪為各抒己見、沒有交集的「意見發表會」。今日座談會上,台大醫學院毒理所教授姜至剛指出,只要釐清「萊豬是否安全」以及「人民如何安心」這二個問題,相關爭議應可迎刃而解。

更多新聞: 快新聞/2022台灣燈會主視覺曝光! 陳其邁:讓世界看到高雄閃耀的城市能量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智庫、台灣韜略策進學會今天舉辦座談會,從醫療專業觀點出發,啟動社會關懷,消弭大眾不安,協助國家永續發展,主持人為台灣韜略策略學會副理事長張宇韶,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邱泰源醫師,吳國治醫師、羅浚晅醫師、辛和宗醫師、姜志剛醫師共同與談。

台大醫學院毒理所教授、醫師姜至剛認為,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美豬已於2021年1月1日起開放進口台灣,但此前所引發的爭議並未隨之平息,從而衍生後續公投議題。就此看來,萊豬進口並非僅是科學問題,也是複雜的政經問題。他指出,所謂「萊豬」問題,其重點有二,第一是「萊豬是否安全」,第二是「人民如何安心」,只要釐清這二個問題,相關爭議應可迎刃而解。

遵循國際規範 以科學為基礎的健康分險評估

姜至剛指出,他曾於諸多場合提及,討論食品安全議題必須立基於風險分析,才有科學根據。所謂風險分析,即由物質毒性與曝露劑量的多寡計算,訂定最大殘留容許量,例如Codex已於2012年制訂瘦肉精殘留標準,我國亦據此制訂萊劑殘留容許量標準約為腎臟、肝臟0.04ppm,豬肉、脂肪及其他部位0.01ppm(0.01ppm=10μg/Kg)。

他說明,以60公斤成人換算,每人每天吃6公斤豬肉、1.5公斤豬肝或腰子才可能超標;且須注意者為,超標僅是超過行政管制之標準,完全不等於中毒。此一標準,雖經府院黨及衛福部、農委會等主管部會,集合無數專家,接合國際標準下訂定更嚴格管理措施,可惜人民疑慮仍未有效解除。

要安全更要安心 強化管理與溝通化解人民疑慮

姜至剛進一步提到,面對萊豬議題,除了應考量身體健康層次的安全外,心理健康面向的「安心」也很重要,以免消費者因為食安誤解而產生對健康的恐慌。目前國人最在意者,即萊豬的標示問題,因標示意味著選擇權的賦予。因此,政府應做好相關標示,讓想避免食用的民眾,尤其是老人、孕婦、坐月子婦女、心血管疾病患者等易感族群,有選擇不吃的權利。

姜至剛表示,誠然,目前因國際貿易規範的限制,我國不得要求進口豬肉有「萊劑添加」的標示,但卻可以鼓勵業者「未含萊劑」的標示。亦即,透過業者自我管理此種公私協力的合作模式,由業者針對「不含萊劑」自願標示,我國仍可達成「區分是否添加萊劑」的標示目的,保障消費大眾「是否購買」的選擇權,從而令有疑慮者感到安心。另外,風險管理的配套措施除標示問題,其他如溯源系統、落實稽查等,亦是相當重要,必須滾動式檢視有無精進之必要與空間。

回歸市場機制 接軌國際貿易融入國際社會

姜至剛說明,根據衛福部「豬肉儀表板」的數據顯示,萊豬開放進口10個多月以來,沒有任何一批進口豬肉檢出萊克多巴胺。此一數據可以發現,雖然我國開放萊豬進口,國內業者並未隨之貿然進口;顯然,業者基於市場機制判斷,目前尚非萊豬進口之時機。然而,此舉卻換來國際間對我國與國際法令規範接軌、遵循國際貿易平等互惠的肯定,使我國有希望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PP)」,更可能為其他國際組織所接納。

他說,眾所周知,我國乃出口貿易國家,極為仰賴國際貿易。為求經濟發展,擴大國際參與,我國勢必要與國際規範同步,遵守國際標準;開放萊豬進口,就是我們所踏出的重要一步。

姜至剛最後表示,萊豬開放不單純只是攸關食品安全的自然科學議題,也是橫跨人民安心、全球政治、國際經濟等層面的社會科學議題。政府應該正視此次公投,強化萊豬的行政管理、更積極與民眾進行溝通,相信台灣民眾的民主素養,必然可以做出最有利於台灣未來發展的選擇。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快新聞/北京證交所今正式開市! 新股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