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快篩才準?醫師喊「太早太晚」都沒用 親曝出手最準時間點
有醫師分享在家快篩的注意事項,以及篩檢時間點。(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生活中心/徐詩詠報導

台灣本土疫情爆發,不少民眾紛紛湧入醫院快篩,也造成醫療量能緊繃。有醫師認為,未來民眾都必須要學習在家快篩的技能,他也分享一些小技巧,指出「太早、太晚篩」都沒用,快篩時需注意「1要點」,否則都是白篩,浪費快篩試劑。

更多新聞: 唐從聖親見醫護「癱坐打點滴」!心疼喊:一般病人躺床「她不能」

兒科醫師楊為傑在臉書列出4項快篩的注意事項,表示「太早篩、太晚篩,都抓不到.一般而言在症狀的高峰期,是最容易抓到的.例如發燒、喉嚨痛厲害」等症狀發生時,篩檢最有效。針對快篩時機,有民眾會在參加完大型聚會後,因擔心被感染「回家立刻篩」,他坦言「基本上沒用,哪有這麼快的?當然,有症狀就是早點篩,完全無症狀,建議在接觸後的第2、3天篩.要準確一點,就是第3、5天,天天篩一次」。

在快篩操作的部分,楊為傑認為「務必要取到分泌物,不管是現在的家用快篩,或者是將來可能引進的深喉唾液快篩,都務必取到分泌物,而不是在鼻子內輕輕轉幾圈,最好是可以在棉棒上看到有一些「黏液」,那個才是檢查時需要的檢體,但是純『口水』、『鼻水』會讓準確率下降」。

最後楊為傑指出,若民眾真的很擔心,就增加自行篩檢的次數吧,表示多篩能增加準確率;另外,他也說明這項建議只限於「家用快篩」,PCR、醫用快篩、政府規定要篩檢的時程,不在討論範圍」。

更多新聞: 慘!中興大學畢聯會長「捲款172萬」落跑 畢業生被迫買下二手學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