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曝重複感染風險! 醫師示警「這族群」再染疫機率比長者高
姜冠宇提醒「這族群」再染疫機率比長者高。(示意圖/擷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宣布重複感染定義,確診後1-3個月內Ct值<27或抗原/核酸快篩陽性,及確診超過3個月,快篩陽且Ct<30者,可以通報。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提醒,間隔3個月以上的再感染絕對存在,而根據英國統計發現,再染疫的機會是隨「年齡層降低」而「遞增」,10-14歲、15-19歲的再染疫機會,遠比成人、老年人都還來得高。

更多新聞: 微博、IG貼文不同調遭小粉紅出征! 陳立農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不動搖

姜冠宇昨在臉書表示,首先,間隔3個月以上的再感染絕對存在一篇發表於Elsevier The Journal of Infection 法國團隊的致編輯文獻表示自從Omicron出來之後再染疫的風險,是過去變異株時期的6倍以上。

姜冠宇提醒,英國經驗統計可見再染疫的機會是隨「年齡層降低」而「遞增」,10-14歲、15-19歲的再染疫機會,遠比成人、老年人都還來得高,整體也會隨著接種施打次數而遞減。

姜冠宇指出,再染疫,其實也會增加疾病嚴重程度的風險,華盛頓大學團隊一篇近期預印本指出與首次感染的人相比,再感染會增加全因死亡、住院、肺部疾病嚴重程度和增加心血管疾病、凝血和血液系統疾病、糖尿病、疲勞、胃腸道疾病、腎臟疾病、精神健康障礙、肌肉骨骼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生機率,「風險在再感染的急性期,最為明顯,但急性期後期,也持續存在風險」,大多數在再感染後 6 個月,仍然病症明顯變嚴重的風險,也就是所謂的後遺症、長新冠的可能。

姜冠宇提及,所以還是有看見PCR的角色,雖然社區都是在驗快篩,但是這樣社區比較無法搶一步驗出BA.4、BA.5,變成有因爲中重症住院時才會偵測BA.4、BA.5,或是民眾很難有前後兩次PCR檢體,只能用指揮中心公布的定義去界定重複感染所以接下來社區的定序監測,會怎麼做呢?這就不知道了,也許偵測出BA.4、BA.5的流行,都是很晚之後。

姜冠宇說,走向共存之路沒有這麼順利,但是這也是要兼顧民生經濟、國際接軌,所以不得已為之,所以態度是謹慎再謹慎,太過於極端的觀念如天然疫苗說、積極染疫、無敵星星說都要謹慎看待之,疫情趨嚴時,小孩和長輩都要保護好。

姜冠宇表示,大家都會被感染,是難免的,「但是防重症和後遺症,就是我們的責任」,面對變化多端的變異株,更新疫情最新情報,不要有錯誤的觀念造成更多的病情惡化。


快新聞/曝重複感染風險! 醫師示警「這族群」再染疫機率比長者高
姜冠宇提醒,再染疫的機會是隨「年齡層降低」而「遞增」。(圖/擷取自姜冠宇醫師 Pro'spect臉書)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快新聞/新北92歲嬤苦等29小時病床亡 市府駁延誤送醫:都照SOP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