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兵役專題/義務役恢復1年役期!專家曝「執行細節、各種內容」更為重要
(圖/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2022年12月27日的總統直播報告會上,總統蔡英文正式宣布義務役役期將回復1年,新制除了役期延長以外,更強化了實彈射擊的訓練,傳統刺槍術也將調整為近戰格鬥訓練,並增添新式武器的操作訓練,以符合現代作戰的需求。

究竟如此改革,就能改善國防缺失嗎?面對中國壓力下,台灣還有什麼方式能提升國防?讓我們來看看軍事戰略分析家─王立如何逐一分析!

更多新聞: 台灣兵役專題/四個月軍事訓練役太短?訓練內容不精實?王立:問題在預算

義務役恢復至1年 改革方向絕對正確

此次義務役變革,純以架構來看,四個月訓很難學到有意義的軍事訓練,充其量是充員步槍兵,定點守衛可以,稍微複雜點的戰術運作可能就沒辦法。況且以現狀而言,四個月也不會碰到俄烏戰爭許多情況,如無人機與各種單兵反裝甲武器。回復一年役期,至少帳面上可以有較充裕的時間,完成可以面對現代戰爭的基本訓練,是沒有太大問題。

雖然整體方向正確,但執行細節與各種內容都尚未出現,尤其是陸軍積習難改,是否能夠執行仍然有不小疑問。且比訓練更重要的,是退伍後的戰力維持,需要配合有用的教召,以及將後備體系的裝備編列完成。

說真的,對軍方有點了解的人,為何會抱持著審慎的態度?雖此次改革的大方向絕對正確,但後備體系多年未有改善,軍方是否只是將擴充的員額,看成維持將官編制的途徑,還是真的有大刀闊斧的變革,這有待時間驗證。

台灣兵役專題/義務役恢復1年役期!專家曝「執行細節、各種內容」更為重要
(圖/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再來關於義務役的待遇,這次的變革絕對是正確的,能納入勞退計算,薪資拉到基本工資以上,對台灣中後段學生而言,可在製造業弱化的現在,找到另一條路。配合訓練的完整,義務役會有一定比例選擇簽志願役,對充實軍方人力而言都是好事。

因此目前就改革方向來看,主戰部隊以志願役為主,退伍後轉為後備役,城鎮守備隊以義務役為主,退伍後成為民防體系,概念非常正確,然而當前的民防到後備,裝備與訓練可說沒有,硬體設備要買還簡單,如何培訓夠多有正確觀念的教官,維持退伍後的戰力,將是非常重大的考驗

台灣兵役專題/義務役恢復1年役期!專家曝「執行細節、各種內容」更為重要
(圖/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兵役制度不只看役期 能否完善體系有待觀察

兵役制度各國有不同的民情需求,難以說有一套正確的標準。就以台灣國安而言,兵役本身有存在必要,役期長短反倒不是重點,役期內的訓練、退伍後的戰力維持才是

兵役制度若只是單純看當兵那段時間,沒有太大意義。要更加完善,就得投入資源,而國防安全的資源投入往往是風險管理,不具有實質生產力,故為人民反感,覺得是拿錢做沒用的事,這就必須從人民對軍事的認知開始改變。

不談民心問題,純以制度來說,現在要改應該是讓兵役可以結合產業,讓入伍的士兵不會覺得是浪費時間。就我們過去當過兵的人來看,訓練本身不是問題,沒意義的訓練才是,浪費時間的各種庶務更是,若在服役中有完整的軍事訓練,其他時間也可以根據專長選擇適合的兵科,更積極點配合業界需求成立職訓班,都是可以考慮的。

台灣兵役專題/義務役恢復1年役期!專家曝「執行細節、各種內容」更為重要
(圖/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面對中國壓力 台灣應提升對內對外的國防意識

再說回面臨中國威脅、台海局勢,該如何應對呢?提升國防不外乎對內與對外,對內除了軍事軟硬體,全民對軍事的認知尤為重要,如果還像現在謠言滿天飛,人民沒有基本軍事常識可以面對的狀況,就會對敵我雙方實力有錯誤的想法,進而干擾對國防的支持。

對外,則要加強區域安全合作,中國軍力崛起並非只針對台灣,而是影響東亞安全,形成一個區域安全體系,即便沒有簽約,保持默契也是好的。畢竟中國若是和平崛起,那就根本沒有大幅擴充海空軍的必要,所有的軍事準備旨在成為新一代的霸權,中國想當霸權是他的事,對其他稱不了霸的小國來說,沒必要配合中國的帝國主義,破壞現有穩定的架構。

台灣兵役專題/義務役恢復1年役期!專家曝「執行細節、各種內容」更為重要
(圖/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究竟是力求革新或舊瓶新酒 還有待時間驗證

此次兵役變革,大方向正確,但編裝不清楚、指揮架構未明、新訓內容欠缺,很難給予細部評價。對義務役的役期、薪資等改善,看起來都不算壞事,但配套措施沒看到,也無法正確的評斷。

我們只能說,持續監督軍方落實改革,不要想蒙混過去,以為只要人力擴充,達成中高階軍官的員額需求,繼續頭重腳輕的架構。越來越多人都能看出,軍方保守勢力只想過一天算一天,越多將軍位置越好,實際對戰力有用的都不想做,因為很累又麻煩,強度大的演習容易出事,精實的訓練也會有傷亡,不做不錯平安升官退伍,這種心態充斥,軍隊就不可能變好。

還有一年總統大選,不能排除軍方有人只是想透過增加役期擴充人力,細節反正都要幾個月以上的作業,選完後如果風雲變色,那就船過水無痕繼續混下去,若民進黨連任,到時候再說也不遲。

民眾能做的就是不停監督,逼軍方將可以公開的資料公布,訓練內容這些都算不上機密,後勤編制需要多少裝備,這些屬於二線裝備也不是飛彈資料的機密,要避免軍方以機密為由什麼都不說,就該緊盯進度,逼軍方做出實際的變革

--

作者/王立,軍事戰略分析家、《阿共打來怎麼辦》一書的共同作者

責任編輯/廖婉馨

更多新聞: 台灣兵役專題/專訪軍事戰略分析家王立 國防、兵役5大Q&A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