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兵役專題/借鏡俄烏經驗 台灣採取「不對稱作戰」優勢在哪裡?
(圖/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激起台灣人的危機意識,國防部長邱國正日前指出,國軍會參考烏克蘭以小抗大,成功延遲俄軍推進的經驗,納入「不對稱作戰」規畫的一環。究竟台灣採取「不對稱作戰」的優勢在哪裡,該如何擬訂戰略?又能從此次俄烏戰爭中,學習到哪些東西?《民視新聞網》採訪了撰寫《阿共打來怎麼辦》的共同作者,軍事戰略分析家王立,就以上問題逐一分析。

更多新聞: 快新聞/台灣1月採購快篩捐贈宏都拉斯遭中媒誤導 外交部怒批:卑劣行徑令人不齒

Q:俄羅斯遲遲無法攻下烏克蘭,外界分析是烏克蘭「不對稱作戰」策略奏效,那對於台灣而言,若要發揮「不對稱作戰」的優勢在哪裡? 

王立回答:時間、距離,這兩個是永恆不變的定則。

台灣在地理上屬於海島,中國的陸地侵略勢必使用海空運輸,現代來說就是船艦跟飛機。相較於大型登陸艦、大型運輸機,台灣擁有非常高密度的飛彈防禦能力,這就代表解放軍若想派軍登陸台灣進行陸地作戰,不先消滅掉反艦防空火力,這些高價又重要的運輸載具就會被破壞,政治目標就不可能達成

這延伸到之前,就是要保護這些防禦能力,台灣也有相當強大的海空戰力,中國就很難輕鬆進軍。距離加上地理限制,決定了解放軍任何作戰,所花的時間都是確定的,飛機、船隻都要耗油,台灣本土防衛優勢下,注定解放軍所消耗的資源跟時間都較多,這就是戰略上的不對稱優勢

兵役專題/借鏡俄烏經驗 台灣採取「不對稱作戰」優勢在哪裡?

台灣地緣戰略位置示意圖(圖/中華民國國防部)

就戰術上而言,不對稱泛指以小擊大、以價低武器換取高價值目標,所以發展飛彈防衛,就是一種現代的不對稱優勢,畢竟所有大型載具的價格都遠高於數枚飛彈。而現代戰爭中,具備攻破台灣防禦網路的武器,價格又特別高。

高價武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生產時間久,也就是戰爭潛力的定義跟過去不同,今天一旦開戰,中國是不可能加開生產線把先進戰機或是新戰艦量產,反之也代表台灣只要能夠加強防禦能力,進攻如要塞地理的台灣,侵略方始終要準備數倍以上的實力

不對稱的意思不是只有武器不對稱,還有戰術跟戰略的不對稱,讓敵人以實擊虛,不要正面對抗敵人優勢的項目,就是不對稱的概念。發展分散式防禦,除了固定陣地外還有非常多的機動車輛,包括小型的飛彈快艇,概念均相同。

兵役專題/面對軍事衝突 台灣採取「不對稱作戰」的優勢在哪裡?如何借鏡俄烏經驗?

光華六號飛彈快艇(圖/中華民國海軍全球資訊網)

Q:同樣面臨大國威脅,台灣能從此次俄烏戰爭中學習什麼事情?

烏克蘭要說有甚麼經驗,戰術上還比較小,畢竟烏東已經實質打了很多年,烏克蘭有實戰經驗的人很多,老早發展出對付裝甲實力較優的俄軍手段。我們要學的,比較應該是偏向全民意識的問題,早點意識到戰爭的可能,儘早做出準備,並有抗戰的精神

那麼中國就不敢動手,攻打一個全民有準備,跟心理上毫無戰爭意識的國家,是難度差異非常大的兩回事。


【延伸閱讀】

台灣兵役專題/軍事大國俄羅斯侵烏卻代價慘重?專家盤點:誤判烏克蘭抵抗意志

台灣兵役專題/「全民皆兵」能提升台灣國防?專家提醒:對台灣而言「這點」更重要

更多新聞: 快新聞/蔣萬安謝國樑確診隔離 朱立倫:今縣市長參選提名作業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