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麼唸?他見刈包「有3種讀音」超問號 內行人曝解答
有網友好奇,有些人會稱刈包為「益(一ˋ)包」或「割(ㄍㄜ)包」,讓他一頭霧水,文章曝光後引發討論。(資料照/民視新聞網)

生活中心/周孟漢報導

台灣經典小吃「刈包」,傳統作法為在麵餅中加入炕肉、酸菜、香菜、花生粉等餡料,不過為了滿足不同人的喜好,也出現越來越多創新搭配。不過,在享用美食的同時,您有思考過到底「刈包」到底該怎麼發音嗎?就有網友好奇,有些人會稱刈包為「益(一ˋ)包」或「割(ㄍㄜ)包」,讓他一頭霧水,文章曝光後引發討論。

更多新聞: 聽了超煩!他列中國用語清單「數量多達20個」網全搖頭:書都白讀了


到底怎麼唸?他見刈包「有3種唸法」超問號 內行人曝真正讀音
有網友好奇,有些人會稱刈包為「益包」或「割包」,讓他一頭霧水,文章曝光後引發討論。(資料照/民視新聞網)


1名網友在《Dcard》發文,表示最近公司要舉辦尾牙,為了應景、沾點喜氣,在中午特別多買了1個超商的刈包來吃,看能不能抽到最大獎,不過就在他拿起刈包的當下,看著包裝不禁讓他思考,「平常看到很多刈包店,都是寫這個『刈』而它的發音『一ˋ』,也有些會寫成『割』這個發音是『ㄍㄜ』,但是一般口語在溝通的時候又是在講『掛』發音『ㄍㄨㄚˋ』,怎麼刈包跟ikea一樣,同一個東西卻有多種念法,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

文章曝光後,立刻引發討論,「打字打ㄧˋ,唸ㄍㄨㄚˋ」、「當然是唸掛啊!管他字典上寫什麼 聽的懂最重要」、「在刈包店唸ㄧˋ老闆聽不懂,從在那之後都唸一般大家的唸法」、「打字要打『 一ˋ』才會跳出來,但唸的時候要唸『ㄍㄨㄚˋ』老闆才聽得懂」。

另外,有內行網友指出,「其實『ㄍㄨㄚˋ』是台語『割』的發音!而『刈』這個字雖然字典上發音是寫『 一ˋ』,但其實是「割」這個字的俗體字,早期大家把它跟『割』混用,所以現在才會有現在這麼多種字體的用法」。

更多新聞: 台灣最難吃泡麵?業者不忍了拍影片「自嘲」網看完秒喊:再給1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