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前沒有電力…古人怎會發明「電」字?背後真實寓意曝光
古人創造「電」字背後的寓意掀起熱烈討論。(示意圖非關本新聞/翻攝自Pexels)

生活中心/曾郁雅報導

中文字遵循「六書法則」造字,分別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6種方法,不少字體隨著時間推移會有不同的用法,能代表的意涵也隨著人類社會的複雜化而加深、加廣,近日就有網友好奇,明明在造字年代還沒有電力的存在,為什麼古人能夠有「電」的概念,並加以創造出傳達此概念的文字?此討論在網路掀起熱烈討論,不少了解造字背後歷史故事的網友,也浮出水面分享由來。

更多新聞: 不懂中文!ABC辣妹背上刺「9字碑文」紀念阿嬤…千網見「1字」急喊毋湯

工業革命前沒有電力…古人怎會發明「電」字?背後真實寓意曝光
古代「電」字代表雷電造成的災害情況。(示意圖非關本新聞/翻攝自Pexels)
近日在中國討論網站出現一道引發全網熱烈討論的問題,文章提問「電」這個漢字早在古代就被創造了,但在工業革命之前,「『電』字對古人而言究竟代表哪些含義呢?」,面對此道題目,有專業網友分享看法,曾經有一種說法,提到在商朝甲骨文中的「電」字,其本字為「申」字,當時記錄下的文字形狀與現在不太一樣。

工業革命前沒有電力…古人怎會發明「電」字?背後真實寓意曝光
「電」字看起來的模樣就像是「閃電向四方伸展」的意思。(圖/翻攝自國家教育研究院網站)

網友提到,從「象形」造字概念來說,此字看起來的模樣就像是「閃電向四方伸展」的意思,所以「電」字在沒有「電力」概念之前,代表的意思可能是「對雷電災害的描述」,而從史料《晉書》中也能找到相關記載,晉朝的長安城遭遇「大風震電、壞屋殺人」,也表達了當地遭遇該種天然災害肆虐,至於代表雷電的「申」字何時變成現今上頭蓋了「雨」字的「電」模樣呢?網友推測年代可以追溯到周朝或秦朝,周朝「金文」與秦朝「小篆」等字體系統中,就出現現代人熟悉的「電」字書寫,此字形就是在這時,從當初僅代表向四方延伸的「申」字,變成現在使用的繁體「電」字。

更多新聞: 他衝超商印雲端發票兌獎卻跑出「白紙」!網揭「1招」獎金全救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