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河豚含神經毒素加熱無法破壞 食藥署:中毒死亡率達61%
食藥署今(26)日表示食用水產品後產生疑似中毒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圖/民視新聞)

即時中心/林捷庭報導

南投縣仁愛鄉昨(25)日發生河豚中毒事件,一群朋友到小吃店用餐,並自行烹煮河豚料理,沒想到其中1名洪姓男子疑似因生吃河豚,中毒倒地不幸身亡,其餘中毒的8人則送醫院治療。食藥署今(26)日表示,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加熱亦無法將毒素破壞,食用後若嚴重可能導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死亡率高達61%。

更多新聞: 快新聞/南投仁愛9民眾食用河豚中毒 1人死亡、8人送醫治療

食藥署發布新聞稿指出,今日接獲南投縣政府衛生局通報,該局於同日接獲轄管警局通報,該轄仁愛鄉民眾於25日晚間自行烹煮河豚並分送予友人食用,陸續出現疑似河豚毒素中毒症狀,1人死亡,8人送往台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救治,南投縣政府刻正調查中,本案也已抽樣食餘河豚檢體送食藥署執行相關檢驗。

食藥署提醒,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加熱亦無法將毒素破壞,主要存在於河豚卵巢、肝臟、腸、皮膚甚至肌肉組織中。通常於食用後10至45分鐘產生唇舌發麻、手麻、腳麻、頭痛、眩暈、嘔吐等症狀,嚴重時則可能導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死亡率約為61%。

食藥署呼籲,河豚種類多,而且外觀不易辨識,最好的自保方式,就是避免捕捉及食用來路不明之水產品,另外也建議餐飲業者不要提供河豚供民眾食用,以免誤食,如果在食用水產品後產生疑似中毒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更多新聞: 仁愛鄉小吃店老闆自煮河豚料理 9人食用集體中毒1死8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