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米」酵菌酸應翻成「椰黍菌酸」? 王必勝:基本上我贊成正名化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即時中心/林捷庭報導

寶林食物中毒案,目前已有12例檢驗出「米酵菌酸陽性」,但有醫師認為此翻譯並不精確,因為米酵菌酸的出現跟椰果或玉米的發酵過程比較有關,應正名為「椰黍菌酸」。對此,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今(31)日表示,基本上他贊成把米酵菌酸正名,除去「米」製品汙名化疑慮,至於要透過什麼程序還需要討論一下。

更多新聞: 快新聞/坦言對寶林創辦人資產「沒什麼期待」 北市法務局:著重保險理賠

寶林食物中毒案截至今(31)日下午時5時30分全國累計31例,包含2死、8住院(5加護病房、3一般病房),另有21例返家休養。

王必勝今下午接受電訪表示,包含A13店住院的8位患者,加上未住院的4位,一共12位都有驗出米酵菌酸,而目前在加護病房的5位重症,其中1位有好轉,另外4位仍昏迷中,病況相當嚴重。

記者提問,目前有醫師以及網路上討論認為米酵菌酸的翻譯不精確?

王必勝表示,「基本上我贊成,不過透過什麼程序可能要再討論一下,我不反對把它正名,不要去影響所謂的米這種使用非常廣泛的食物,怕有汙名化的問題。」

台大毒理學研究所姜至剛醫師29日表示,天貝(Tempeh)是一種傳統的印尼食品,它是將大豆培養發酵後所製成一種較硬的蛋糕狀食品,遠比豆腐密實且兼具特殊氣味;tempeh 也可以由椰子以 Rhizopus oligosporus 這個真菌發酵後製成。

姜至剛指出,天貝與Tempeh Bongkrek並非同樣的食物,椰黍菌酸就是源於Tempeh Bongkrek,主要出現於椰果或玉米的發酵過程,因此為何被翻譯為「米酵菌酸」不得而知;如依其特性或應正名為「椰黍菌酸」,較不致對其來源產生誤解。

快新聞/「米」酵菌酸應翻成「椰黍菌酸」? 王必勝:基本上我贊成正名化
寶林茶室案累計至31日下午5時30分共計31例。(圖/疾管署提供)
更多新聞: 快新聞/寶林中毒案35項食材抽驗 王必勝:有5種是米酵菌酸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