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風暴」生成較預估更近表面 專家:有助下次預測

民視新聞/蘇恆安 綜合報導

全世界這個月才歷經一場強烈太陽風暴,衝擊電力與通訊系統。國際團隊推出最新研究,發現太陽磁場生成的地方,比原本想像中更靠近太陽表面,有助下次預測太陽風暴。

更多新聞: 快新聞/到禽畜農場要小心 美CDC:證實第2名乳牛場工人感染禽流感

5月上旬的太陽閃焰,引發地球20年來最大規模地磁風暴,各地出現絕美極光。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周三發布報告指出,太陽磁場形成的地方,可能比原本認知的更靠近表面。從原本預想的地下20萬公里,變成地下約3萬公里。

「太陽風暴」生成較預估更近表面 專家:有助下次預測
​​​​​​​​​​​​西北大學學者藍考內特:「有一部份的太陽磁場,大部分在太陽內部,但一部分是在太陽表面形成,你可以把太陽磁場想成一條橡皮筋,太陽表面的活動就像在拉橡皮筋,直到橡皮筋緊繃到極限,然後斷裂。」

磁力線斷裂所釋出的巨大能量,一旦撞上地球,就會上演本月那樣的太陽風暴,除了引發極光秀一場接一場,以及GPS導航誤差、訊號延遲之外,對於地球並沒有太大影響,但如果磁暴更強,恐怕真的會造成傷害。

「太陽風暴」生成較預估更近表面 專家:有助下次預測
​​​​​​​​西北大學學者藍考內特:「在1800年代,有一場超強太陽風暴襲擊加拿大,史稱克拉靈頓事件,如果那場風暴現在打到美國,可能造成1到2兆美元的損失。」

這項研究,將有助於預測下一場太陽風暴何時發生,以及恆星的生命週期,進一步解密宇宙謎團。

更多新聞: 碰瓷式執法?城管為攔車假摔躺在地上 中國男傻眼:交警來看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