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伙來吃飯!創意米食嘉年華登場

元宵節就快到了,農委會請來總鋪師,用坪林的包種茶、紅麴做湯圓,還有滷肉飯、雞肉飯,現場香氣濃郁,因為國人每人每年的食米量逐漸下降,為了刺激消費量,農委會更舉辦米食嘉年華,讓更多人感受米的魅力。

更多新聞: 吃得到「阿嬤的味道」 台北米食文化節登場

圓潤米飯吸收滷肉肉汁,充滿鹹甘韻味,台灣米食作法百百種,雞肉飯清爽、控肉飯能吃到三層肉的油潤,把米粒磨成漿,也能變身過年必吃的蘿蔔糕、湯圓。

紅的、綠的糯米糰捏成小塊,放在師傅手上搓一搓,立刻變身圓滾滾的湯圓,甚至能一口氣搓三顆,只是湯圓怎麼有淡淡茶香?

包種茶、紅麴做湯圓,每一顆都有不同風味,雖然米食變化多,但根據農委會統計,台灣每人每年的食米量,從民國70年的98公斤,到106年只剩45.4公斤,幾乎腰折,為了刺激消費量,農委會更研發米做的麵條。

農委會也將在總統府前舉辦米食嘉年華,讓大家了解一粒米融合多少心血,讓更多人能夠「做伙來吃飯」。

(民視新聞/林嘉玫、胡希哲 台北報導)

更多新聞: 做伙呷飯挺農民!總統:每天都要有一餐吃到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