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居太空會使基因突變?NASA用雙胞胎太空人實驗

4月12日對航太史有幾個特別的意義,1961年,前蘇聯太空人加加林成了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1981年,美國發射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還有昨天,NASA發表了重大實驗結果。有一對太空人雙胞胎,一個在太空生活了近1年,另一個留在地球,比對他們的基因後,讓大家可以更清楚了解,長居太空對人體產生的影響。

更多新聞: 武肺病毒株出現突變 台澳研究憂疫苗研發徒勞無功

2015年3月28日,美國太空人史考特凱利,留下同樣是太空人的同卵雙胞胎兄弟馬克,到國際太空站生活了長達340天。

實驗結果顯示,史考特眼球結構變化、視網膜增厚,這是因為失重,導致人體內的液體重新配置,40%的太空人都會出現這種症狀。

此外,史考特出發前注射的流感疫苗,到太空時一樣有效,表示他的免疫系統正常運作。在太空也正常的認知能力,回到地球時則可能因為要重新適應,反而下降。史考特還受太空輻射影響,染色體出現不穩定性。

史考特凱利表示,「我肌肉痠痛及疲勞的程度比上次嚴重,我想這之間說不定有什麼線性關係,我的皮膚也有一些問題,因為它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接觸任何東西,所以非常非常敏感,我坐下、躺下都會有種灼燒感。」

不過最讓科學家驚訝的發現,大概是史考特在太空時,位在染色體終端的端粒拉長。端粒和細胞壽命有關,端粒縮短代表著老化,但專家認為,這也不能代表史考特變年輕了。而回到地球一段時間後,史考特的端粒又恢復正常水平,甚至比出發前更短。

史考特身體大部分的變化,在回到地球大概6個月後恢復正常,這讓太空人對更長時間的太空旅行信心增加。

不過研究人員指出,這次實驗樣本只有一對雙胞胎,存在一定侷限性,而且去火星等較遠的地方,要承受的壓力和太空輻射也會大幅增加,而NASA則計劃進行更多長達一年的太空任務。

(民視新聞/陳潔恩 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NASA啟動「民間太空人」計畫 來回花費15億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