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風力資源!中鋼推動風電產業在地化

看好台灣風力資源,中鋼推動離岸風電產業在地化,還成立子公司,著力被看作風力機雙腳的水下基礎,今天第一座台灣製造的「水下基礎轉接段」的原型在高雄正式亮相,也代表中鋼集團已經具備生產水下基礎的合格技術和履約能力。

更多新聞: 海風太強?台電風力機組葉片遭吹斷

亮黃色的外觀,在高雄的藍天下格外顯眼,這就是全台灣第一座MIT水下基礎轉接段的原型。這座原型高大約10公尺、重200公噸。

所謂轉接段,上頭要連接風機塔架,下方則是支撐結構的基礎,原型出爐,代表已經具備合格技術,在今年底建廠完成後,比這個原型要大的完整水下基礎建設,就可以進入生產。

興達海基董事長王亞洲表示,「我們希望能在台灣市場裡面,能把腳步站穩未來的話,進一步進入我們周邊的亞太離岸風電市場。」

發展離岸風電的水下基礎,中鋼原本就有中鋼構的紮實底子,加上成立子公司「興達海基」汲取丹麥開發商沃旭能源的經驗,對中鋼來說難度並不算高。

中鋼投資68.42億興建水下基礎製造基地,不只讓離岸風電產業得以在地化,更有扶植地方產業鏈發展的意義。

(民視新聞/鄧山田 高雄市報導)

更多新聞: 台灣第一支風電用本土基樁對接!蔡總統:口水會過去、政績會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