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打打殺殺?械鬥產生的影響比你想像的更深遠│故事台灣
1895年的台南地圖(圖片擷取自維基百科)

生活中心/陳思瑀 報導

最近備受關注的影集《斯卡羅》,在第一集的劇情中,斯卡羅的二股頭伊沙領著族中勇士,打算出草漢人,被大股頭卓杞篤阻止,勸告他不同族群間相互需要,並說出「土地從不拒絕任何種子」。卓杞篤的話語寓意深遠,不過在台灣從移墾邁向定居社會的過程,因資源、族群造成械鬥,而械鬥也對台灣產生深遠的影響。

更多新聞: 中國再禁釋迦、蓮霧!台灣如何把「水果王國」的危機化為轉機|故事台灣
只是打打殺殺?械鬥產生的影響比你想像的更深遠│故事台灣
(圖片擷取自斯卡羅粉專)

血淚歷史的見證:跟械鬥有關的俗諺與詩詞

台灣有不少俗語都跟械鬥有關,像是「仙拚仙,害死猴齊天」,形容多方爭鬥殃及無辜;「輸人毋輸陣,輸陣歹看面」,原先也是指械鬥時雙方互不相讓,後來引申為鼓勵人奮發向上的意思。

有些則跟特定的械鬥事件有關,例如「咸豐三,講到今」跟頂下郊拚有關,也有一連串和西皮福祿械鬥有關的俗諺,「西皮倚官,福路逃入山」、「金蠅拼海籠仔 」。

當時的文人也因為械鬥頻繁,寫下詩詞文章勸戒那些爭鬥的民眾,例如宜蘭詩人李逢時的〈漳泉械鬥歌〉、 新竹「開臺進士」鄭用錫的〈勸和論〉。

械鬥的影響:從一地經濟到全台語族群分布

此外,械鬥對台灣的影響極為廣泛,小至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民俗文化、大至語言、族群的分布。

例如台南市西港區因開墾海埔新生地,引發宗姓械鬥「郭黃相刣13年」,這場械鬥影響當地的陣頭文化,甚至數十年政治、經濟發展。

頂下郊拚也是類似的情形。同為泉州的三邑與同安,因為宗教信仰及搶奪艋舺碼頭的經濟利益,發生大規模械鬥,最後同安人敗逃到大稻埕,間接促成大稻埕與大龍峒的開發,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成為台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

只是打打殺殺?械鬥產生的影響比你想像的更深遠│故事台灣
今日的大稻埕街景,圖為寶泰藥行與郭怡美商行(圖片擷取自維基百科)

還有從宜蘭擴散到基隆、台北、花蓮的西皮福祿械鬥,甚至持續到日治時代。北管戲曲傳入宜蘭後,分為西皮、福祿兩派,由於使用的樂器、祭祀的戲神不同,雙方又激烈競爭,爆發多次衝突。

基隆過去也因泉漳械鬥太過慘痛,舉辦中元普渡,並以「賽陣頭代替打破頭」,加上之後北管戲曲也傳入基隆,從此開啟在迎神賽會比較技藝的風氣,讓西皮與福祿兩派互相較勁,演變成今天熱鬧的雞籠中元祭。

只是打打殺殺?械鬥產生的影響比你想像的更深遠│故事台灣
雞籠中元祭(圖片擷取自維基百科)

此外,械鬥也影響台灣今天的語言族群分布。由於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帶、北部沿海地區及蘭陽平原,所以偏漳州話腔調被稱為「內埔腔」;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區、台北盆地,南部則為泉漳移民混合區,這也是為什麼能從台語腔調分辨出是南部人還是北部人。

只是打打殺殺?械鬥產生的影響比你想像的更深遠│故事台灣
語言學家洪惟仁分類三大台語腔分布圖(圖片擷取自維基百科)

至於客家族群的分布,學者尹章義認為,早期影響臺灣客家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為閩粵械鬥及樟腦採集。

由於渡台禁令影響,客家族群人數較少,在械鬥敗陣後,被迫遷至開墾較晚的山麓與丘陵地帶。但在美濃地區,則是客家人在原漢衝突中得來的。而位於沿海平原的新屋區,原有平埔原住民族及閩南泉州人先後開墾,後來因為客家移民日增,成為客家地區。

只是打打殺殺?械鬥產生的影響比你想像的更深遠│故事台灣
圖為2011年客家人口分布(圖片擷取自維基百科)

從械鬥的歷史,看見台灣社會早期的樣貌,也見證民族逐漸融合的過程,並成為我們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也能明白這些大大小小的事件,就像拼圖一般,拼接成今天的台灣,每個移居到台灣的民族,經歷冒險、衝突,最後落地生根,就像那句諺語「番薯不驚入土爛,只求枝葉代代傳」,也像是卓杞篤的那句話,「土地從不拒絕任何種子」。

更多新聞: 《斯卡羅》萬巴德來台是「因為他」!那些年傳教士在台灣的冒險與耕耘│故事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