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在臉書粉專「食用玩家-食藥署」分享「食藥好文網」的內容,指出多食用新鮮魚肉,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幫助,尤其富含ω-3脂肪酸的秋刀魚、鮭魚、日本花鮪魚、鰻魚、白鯧魚,更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在一般大眾認知中,做成生魚片的魚肉通常最新鮮,但若沒做好低溫保存魚肉會變質腐壞,對此食藥署揭露紅肉魚和白肉魚,判斷新鮮與否的關鍵。
紅肉魚判斷看「顏色」
紅肉魚包括鮭魚、鮪魚、鯖魚等,擁有豐富對人體有益的DHA,因為含有稱作「肌紅蛋白」的鐵質蛋白質,讓其魚肉呈現紅色,切成生魚片時,由於魚肉裡含鐵成分和空氣中的氧氣接觸會變成褐色,一旦看到紅肉魚顏色變褐,魚肉又失去水分和彈性,就代表已經放太久不再新鮮。
白肉魚判斷重「肉質」
至於鯛魚、石斑等脂肪含量低的白肉魚,雖不容易從顏色變化判別新鮮程度,食要署指出仍可透過觀察肉質是否失去水分,或缺乏彈性來判斷。
想要挑選新鮮生魚片,食藥署臉書粉專提供魚肉判斷方法。(圖/翻攝食藥署Facebook粉專)農委會水產試驗所也表示,魚類偶爾會有線蟲寄生,處理魚類食材時,可將容易有線蟲存在的頭、鰓和消化道等部分除去,若仍不放心選擇吃煮熟的魚肉,是最安全保障的作法,食藥署同樣特別提醒,除了要知道如何辨別魚肉是否新鮮,販售店家的環境衛生以及信譽,同樣十分重要,多一分小心就對自己的健康多一點保障。
更多新聞: 準颱風「電母」命名特殊 網友好奇取名原則竟與「14成員」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