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秒懂「台灣3大地震帶」!這區「易造成嚴重災情」原因曝光
台灣位於板塊交界處,地震發生的頻率相當頻繁。(示意圖/pixabay)

生活中心/陳冠宇報導

台灣位於板塊交界處,不時就會有地震發生,臉書粉專《報地震-中央氣象局》PO出一張圖說明台灣三大地震帶,詳細說明各大地震帶的成因、範圍及特徵,其中西部地震帶由於人口密度高,一旦發生大地震常常傳出嚴重災害,是容易出現嚴重災情的地震帶。

更多新聞: 蟬聯15年地王!桃園火車站前肯德基熄燈原因曝 在地人嘆:時代的眼淚

臉書粉專《報地震-中央氣象局》18日發文,用一張圖整理出台灣三大地震帶,分別是「東部地震帶」、「西部地震帶」及「東北部地震帶」。其中,東部地震帶的地震大多是由菲律賓海板塊、歐亞板塊碰撞直接造成的,範圍北起自宜蘭東北方的海底,涵蓋花蓮、成功、臺東等地,南端幾乎與菲律賓地震帶相接,遙指呂宋島,寬度大約為130公里,特徵為震源較深,「尤其是花蓮以北區域,因板塊隱沒作用,震源深度可達到300公里左右」。


一圖秒懂「台灣3大地震帶」!這區「易造成嚴重災情」原因曝光
中央氣象局整理出台灣三大地震帶,其中西部因人口密度較高,較容易傳出嚴重災害。(圖/翻攝自《報地震-中央氣象局》臉書)


而在西部地震帶方面,《報地震-中央氣象局》指出,地震成因主要來自板塊碰撞前緣的斷層作用,範圍為台灣西半部地區,特徵為震源較淺,約10餘公里左右,由於西部人口密度較高、有許多大都市,一旦發生大地震常常傳出嚴重的災害

最後在東北部地震帶方面,成因為受沖繩海槽的擴張作用影響而造成地震,範圍從蘭陽溪上游附近開始,經宜蘭向東北延伸到琉球群島,特徵為震源較淺,而且因為來自弧後盆地的張裂行為,大多呈現「正斷層」的樣態。

更多新聞: MacBook Pro新款SD卡槽回歸、實體鍵取代觸控列 效能升級售價5.99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