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樂團專題/台味滿分!「裝咖人」用台灣故事 搖滾年輕人的心
(圖/裝咖人臉書提供)

社群中心/廖婉馨報導

一支結合台灣在地元素、故事情節以及搖滾與民謠風格的樂團「裝咖人」,近年來在年輕人間大受好評,深受樂迷喜愛。此樂團是由主唱兼嗩吶張嘉祥、主唱戴睿駿、吉他朱雨民、貝斯張邵威、爵士鼓李沅諺五人組成,他們營造出充滿台味的氛圍,以台灣歷史故事和鄉野奇談為靈感,讓音樂理念深入樂迷心中。

更多新聞: 台灣樂團專題/Live House消失中 活動業者聊台中音樂產業瓶頸

串聯民謠、文化和搖滾的本土美學新思維

裝咖人將台語、北管、臺灣地理空間以民謠和搖滾樂串起,再以故事脈絡編織成完整的音樂作品。主唱兼嗩吶的嘉祥並不認為他們的目標是要給聽眾啟發,「不敢說啟發,我總覺得『想讓受眾獲得啟發』隱隱約約,是一種上對下傳遞理念的關係,透露不自覺的傲慢。」近年來,台灣的本土論述和題材的創作開始有了一種轉變,不再像過去那樣用力地想要拉動群眾,而是透過深度吸收臺灣本土文化、地理、人文等內容,創作出更細膩、更貼近樂迷的作品。

裝咖人認為,文化與美學的建構已經不再是過去宣講教育的模式,而是建立本土作品美學的進程。「我們相信,好好將臺灣的本土文化與美學的內容呈現,是比用力疾呼更有效的方式。本土作品內容的建構和充實是我們這個世代的命題。」裝咖人的作品大抵是基於這樣的想法下進行創作,抓取台語、北管、臺灣地理空間以民謠和搖滾樂串起,貼合著故事脈絡的方式進行編織和創作。

台灣樂團專題/台味滿分!裝咖人融合台灣故事、搖滾與民謠 征服年輕人的心
(圖/裝咖人臉書提供)

文學系畢業卻來做音樂!?

裝咖人這個樂團超過一半的成員都是來自華文文學系,這讓人不禁好奇,畢竟音樂和文學看似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怎麼會跨領域來玩音樂呢?

嘉祥表示,他最主要的影響來自於巴布.狄倫(Bob Dylan)和交工樂隊。2016年,巴布.狄倫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當時他正在東華華文系唸書,也恰好上了吳明益老師的華語流行音樂課程。那次吳明益帶著他們導讀了巴布.狄倫的歌詞,讓嘉祥發現巴布.狄倫的音樂製作邏輯可能和他的歌詞僅僅勾連,甚至是一種很文學性的思考。

「從此開始嘗試自己的音樂創作,並將文學創作和音樂創作結合。樂團的成員是從相熟的朋友中詢問,有興趣的就先玩玩看。畢竟,樂團成立的時候是在大學,理所當然的也是從同科系的朋友問起。」嘉祥分享,當時樂團的風格還沒有很明確的形成,但主要是以台語歌為創作,這也讓接受這樣語言和模糊風格的人聚在一起。

台灣樂團專題/台味滿分!「裝咖人」用台灣故事 搖滾年輕人的心
(圖/裝咖人提供)

探索「台味」的認同!裝咖人:是一種更新的過程

「台味」是什麼?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一種濃厚的地方色彩,是對台灣土地和文化的認同與回望。對於裝咖人來說,「台味」不僅是他們的音樂靈感,更是一種自我認知和更新的過程。

在大學時代,嘉祥首次聽到了交工樂隊的《菊花夜行軍》專輯,深受其北管樂器和元素的影響。「專輯中的歌曲像是小說般讓人感受到臺灣本土的氣息,尤其是〈風神125〉中的嗩吶聲音,嗩吶的聲音像是代替歌中的主角流淚,那時候很直面的感覺到臺灣本土的氣味撲面。」這讓嘉祥更加關注北管音樂,並有意識地揀選臺灣感的音階和聲音來進行創作。

對於這個時代的「台味」,嘉祥認為它是由我們這一代生長在臺灣土地的人有意識地回望和建立自己的面目所形成的。「這個自己,可能受到中國漢文化、日本文化、荷蘭、西班牙、原住民、平埔族群等多種文化的影響,甚至延續至當代的新住民文化。」因此,「台味」是持續不斷的自我認知和更新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思考和重新認識。

台灣樂團專題/台味滿分!裝咖人融合台灣故事、搖滾與民謠 征服年輕人的心
(圖/裝咖人臉書提供)

裝咖人嘉祥:以母語為創作,可能是一種文化霸權的爭奪吧!

裝咖人的首張專輯《夜官巡場》是一張全台語創作專輯,而在文壇上,一直有關於使用「台語正字」的論戰。對於創作音樂時,如何完美地將台語音韻融合於旋律中,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

嘉祥從創作者的角度來看,「對於『台語正字』的使用和論戰,並沒有太大的壓力。教育部公告了一套公定的文字和拼音系統,因此這些正字就成為了使用的最大公約數和標準。對於不太熟悉台語的人來說,方便查詢是最優先的考量。而現在有許多網路資源可以快速查閱,因此使用台語正字是一種比較方便的做法。」

而從推廣的角度來看,使用台語正字也有其好處。「比起自己借音造字、難辨認的台語火星文,現在的台語正字在辨認度上更為方便。此外,在相對年輕的聽眾回饋上,我們也的確收到蠻多是透過教育部訂定的台文正字系統進行學習的族群,這些更年輕世代在接受與學習的面向,比我們想像的更寬廣和包容。

在詞曲咬合的部分,嘉祥表示他特別注意台語的發音。他認為樂曲不應該去改變台語的發音,唱歌時也應該要能讓人聽得懂台語,這是最基本的標準。「語言對人類的思考影響非常大,當我們使用不同的語言時,會產生不同的思考方式,進而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日常生活。當個體變成群體,群體變成族群國家,主體意識的形塑就在其中,而我認為講台語的我是很文雅自由的,以母語為創作,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和固有的社會頑固處進行對話,說得學術一點,可能是一種文化霸權的爭奪吧!」

音樂和文學的交融中,感受到更多的情感和價值

近年來以文學創作和音樂創作結合,成了一種新穎的創作方式,而這也變成裝咖人的創作靈感。華文文學系畢業的嘉祥和團員們以《夜官巡場》專輯與同名且互文的小說,為這股風潮注入了新的活力。那麼,是什麼樣的契機讓他們想嘗試如此新穎的創作方式呢?

「如果沒有巴布.狄倫(Bob Dylan)和交工樂隊,我想很難會有《夜官巡場》這張專輯,我們是站在前人的成果發展出來的。」嘉祥感性地與我們分享。「未來,他們將會繼續探索音樂和文學之間的關係,推出同樣以小說和音樂專輯互文的作品,延續《夜官巡場》的世界觀和設定,並打開更多以台灣本土為主題的故事和音樂想像。」同時,嘉祥也對鬼故事有所思考,「在那些充滿生存或歷史夾縫的故事中,神靈和鬼魂是一種傷痛的不能說、說不出口的隱喻。透過這種方式,傷痛透過悲傷到不能言語的生者大腦,幻化成型,甚至可能變成實際存在的鬼魂。我想這就是我對於鬼魂的理解吧!」嘉祥希望這種理解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解讀鬼故事中的隱喻和象徵意義,也能啟發他們在音樂和文學之間探索的更深層次的含義。

《夜官巡場》專輯與同名小說的出版,是一次充滿挑戰和創意的嘗試。未來裝咖人想在樂風上面嘗試些不同的改變,嘉祥透露,爵士樂可能會是個不錯的方向;而在故事題材部分,「在認識了賽博格藝術的概念其實與鬼魂有些相通,將來有可能會想做黑色幽默系列的賽博格作品。

台灣樂團專題/台味滿分!裝咖人融合台灣故事、搖滾與民謠 征服年輕人的心
(圖/裝咖人臉書提供)

不同年代最影響樂壇的歌曲:裝咖人推薦必聽清單

裝咖人成員們對音樂的熱愛和堅持讓他們不斷創作出具有獨特風格的歌曲,當被問及最影響樂壇3首樂團歌曲時,他們推薦了陳明章〈下午的一齣戲〉、交工樂隊〈風神125〉、謝銘祐〈我今仔日無想欲飛〉。

「首先,〈下午的一齣戲〉是陳明章的代表作之一,這首歌曲巧妙地運用了文雅的台語歌詞,描繪了現代社會的文學畫面,同時也呈現了台灣傳統文化的蕭條沒落。儘管描繪嚴肅的主題,這首歌在商業市場上取得了成功,扭轉了台語歌俗氣落伍的印象,為後來台語歌的藝術性路線打開了更廣的道路。」

再來交工樂隊〈風神125〉收錄在交工樂隊《菊花夜行軍》專輯,「他們以原創故事專輯的概念打破了以往的製作模式。專輯在創作、錄音、文學性、樂器使用和編寫等方面也有特殊之處,尤其在聲響元素的使用上更是獨具匠心,混合了傳統器樂和現代聲響元素,呈現出強烈的地方氣息和故事性。」

台灣樂團專題/台味滿分!裝咖人融合台灣故事、搖滾與民謠 征服年輕人的心
(圖/取自林生祥 Lin Sheng Xiang臉書)

最後是謝銘祐〈我今仔日無想欲飛〉,收錄在謝銘祐《台南》專輯,發行在2012年。嘉祥告訴我們,如果是生長在西半部平原的台灣人,我想聽到《台南》專輯都會感動,「那種感動是會在深夜把你拉近西部平原的時空,聆聽時彷彿回到了家鄉。這種區域特色的指涉,呈現出來自地方的自信感。專輯並非只呈現開心歡樂的一面,而是展現出地方多樣的生活,有歡樂也有悲傷,有穿梭巷弄的探險,更凸顯出在現代進步文明下,人們思索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型態的自信。」這3首歌曲在商業市場上都取得了成功,除了突破俗氣落伍的印象外,也呈現出台灣文化的特色與自信。

裝咖人自2017年成團以來,歷經不少成長與蛻變,但音樂堅持未變。「學習北管讓我們重新理解音樂,每次上課都有不同收穫。對聽歌的認知也因此改變,從西方角度轉向本土。我們想告訴大家,繼續走向本土和地方,就能看見整個世界,這是給所有喜歡我們音樂的人、想成為音樂人的年輕人,以及對台灣產業環境有所期待的人的訊息。」

台灣樂團專題/台味滿分!「裝咖人」用台灣故事 搖滾年輕人的心
(圖/裝咖人提供)

樂團檔案:

裝咖人Tsng-kha-lâng

成員:主唱兼嗩吶張嘉祥、主唱戴睿駿、木吉他及電吉他朱雨民、貝斯張劭威、爵士鼓

出道年分:2017年

音樂類型:新臺語音樂、民謠搖滾樂、迷幻搖滾樂、硬式搖滾

出道作品:《夜官巡場》

代表作品:〈拜塗虱〉、〈花巷〉、〈夜官〉、〈水流媽〉

台灣樂團專題/台味滿分!「裝咖人」用台灣故事 搖滾年輕人的心
(圖/裝咖人提供)

【延伸樂讀】

台灣樂團專題/爛也是種美學!八十八顆芭樂籽堅持「B級精神」逆襲搖滾界

台灣樂團專題/源於舊事物的「後新台灣歌謠」!「百合花樂團」談創作新境界

更多新聞: 台灣樂團專題/辦音樂祭遇颱風、破產負債三千萬!山海屯創辦人談音樂祭背後的血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