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樂團專題/藝文產業有多難生存?專訪「樂悠悠之口」談LiveHouse現況
樂悠悠之口老闆東佑(圖/民視新聞網資料照)

社群中心/李其樺報導

你知道什麼是LiveHouse嗎?LiveHouse是辦理表演的場域,是擁有舞台、音響設備、燈光等設施的展演空間,同時周邊也常會設有酒吧和休息區,讓觀眾在演出期間可以享受音樂和飲品。不少抱有夢想的樂團、音樂人,也常會在各地的LiveHouse累積經驗,也因此LiveHouse不僅是提供樂迷娛樂的地方,也是滋養演藝人員的重要土壤。

但近年以來,面對疫情的衝擊及諸多因素的影響下,許多小型LiveHouse都迫於壓力,不得不選擇結束營運,這其中到底遇到了怎樣的困難?《民視新聞網》特別專訪「樂悠悠之口」LiveHouse的老闆東祐,探討台灣展演空間遇到的困境。

更多新聞: 台灣樂團專題/重金屬Live怎麼玩你知道嗎?血肉果汁機揭秘表演現場的4大玩法

為什麼想辦展演空間?

最初,東祐只是想要一個不會打擾到別人空間來練習打鼓,而有了空間、隔音設備後,覺得只有自己一個人練習打鼓也挺可惜的,於是空間又就漸漸變成了練團室,最終藍圖越拓越寬,形成了樂悠悠之口這樣的一個LiveHouse。

「樂悠悠之口的理念在於提供一個交流的平台,讓不同專長的人湊在一起相互學習、提升,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助氛圍。」東祐回憶起想創辦這種多元空間的念頭,是源於當兵的時候,當時東祐擔任反毒大使團,這個單位集結了樂團、劇團、舞團等各式各樣表演相關人才,讓東祐意識到具有不同專長的人湊在一起,會產生奇妙的化學效應,彼此能達成互相提升的效果。也因此樂悠悠之口經常舉辦各種藝術類型的活動。

滿懷希望的重新出發卻遭遇現實環境的無情打擊

原先位於民生東路的樂悠悠之口的因為場地太小,無法容納大量的觀眾,導致利潤不足以支撐場館持續營運下去,一直處於虧損的狀態。面對一直都是賠錢狀態的LiveHouse,創辦人東佑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遷址到位於華視大樓旁的光復南路上。

鄰近國父紀念館捷運站,旁邊還有松山文創園區,比民生東路更大的場館足以容納更多的人潮,東祐滿心期待著搬到光復南路上的樂悠悠之口可以扭轉利潤不足的困境並吸引更多的人潮。

但誰都沒有料到的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東祐的安排,讓整個藝文圈停滯了將近3年,2019年才在光復南開店的樂悠悠之口,被迫停止營運,直到2022年才重新復甦,休業的這3年不僅LiveHouse沒有收入,東祐還必須持續繳納房租及員工的薪水,這期間儘管政府有提供各項補助,但卻礙於營業法規與牌照問題而使得申請過程遇到重重困難。

台灣樂團專題/藝文產業有多難生存?專訪「樂悠悠之口」談LiveHouse現況
面對雪上加霜的疫情樂悠悠之口選擇咬牙苦撐(圖/李東祐本人提供)

LiveHouse的營業規範與實際執行的困境

在台灣,展演空間的創立需要考慮到相關的法規和牌照問題,法規包括土地、都發、建管、消防、營業登記等方面。

展演空間的創立需要符合相應的法規和牌照要求。都發的法規會規範土地所屬區域,如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或公園,而建築建管處也會登記建築物的用途,因此一棟建築物所能做的營業項目也有所限制。消防法規也要求展演空間符合相應的安全要求。由於法規更新速度緩慢且名詞不一致,因此可能會有一些難以執行的問題。

對此東佑無奈表示:「在申請消防檢查或政府補助時,展演空間需要提供相關的合法營業證明。然而,由於都發、建管、文化局和消防局的管轄權限不同,申請手續往往會受到互相推託的問題,直到現在這些問題也還是無法解決...

總結來說,在台灣創立展演空間需要考慮到各種法規和牌照要求,申請手續也比較繁瑣。此外,展演空間的經營也需要考慮到許多因素,例如場地租金、營運成本、人力資源等等。除了在法律和經營層面面對的挑戰外,展演空間的成功也與其所提供的服務品質和營運策略密切相關。

台灣樂團專題/藝文產業有多難生存?專訪「樂悠悠之口」談LiveHouse現況
樂悠悠之口現場照(圖/李東祐本人提供)

LiveHouse倒閉:產業演進中的生死循環?

近年來,許多Live House停業,例如台南Room335、小地方等等。對於此現象,東祐此市場經濟的面向做出分析。

「要讓Live House可持續經營,就必須讓它符合市場機制,不能靠補貼或過度依賴觀眾的支持。只有符合市場需求和營收夠高,才能生存下去。若該消失就讓它消失,代表它們不夠好,只有回歸到最原始的消費競爭,才能真正經得起市場的考驗。」東祐語重深長地說道。

在現今音樂產業中,音樂祭和演唱會已成為最炙手可熱的活動之一,但這卻對Live House的營收造成了影響。因此,東祐表示有必要思考如何吸引觀眾來到Live House觀看表演,以及Live House的獨特性和重要性。

東祐指出,要讓更多觀眾來到Live House,最重要的是降低門檻,這可以通過提高交通便利性,附近商圈的建立以及設置餐飲等周邊服務來實現,這樣可以讓觀眾在享受音樂的同時,也能享受到更多的娛樂體驗,增加他們前往Live House的意願。

音樂祭的發展擠壓新人樂團的成長空間

對於同時身為八十八顆芭樂籽樂團鼓手及Live House老闆的東祐,談起Live House對於樂團的重要性時露出了些許微笑,彷彿想起與樂團一同征戰各大Live House的回憶。

「小型展演空間是新人樂團發表的最佳場所,因為在這裡可以提供他們成長的土壤。慢慢篩選,讓這些新人可以逐漸成長。因此,小型展演場應該要是最多的。」

話鋒一轉,東祐又顯得有些無奈。

「然而,現實卻是人們更願意去大型音樂節和演唱會,而不是小型展演場。這對LiveHouse的營收造成了影響,也影響了展演空間的生存空間。」

東祐提到,樂迷們看表演往往是為了看某個特定的樂團而去,而樂團則會想要挑戰更大型的場館,這可以讓他們的名氣更上一層樓。另外,音樂節也成為了一種聚會和旅遊的方式,這也使得觀眾更願意前往大型音樂節和演唱會,而不是小型展演場。這也導致了新人樂團發展空間逐步受限,長久下來對樂團圈的影響不會是好事。

台灣樂團專題/藝文產業有多難生存?專訪「樂悠悠之口」談LiveHouse現況
眾多的音樂祭反而壓縮了Live House的生存空間(圖/李東祐本人提供)

用文化補助,振興表演藝術還是在補貼失敗的商業行為?

近年來,補助音樂節的風氣興起,讓許多音樂活動得以舉辦。然而,這種補助對於小型的LiveHouse等演出場地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衝擊。

音樂節的高額補助讓風險降低,促進了音樂活動的舉辦。東祐指出,「這種補助也使得去小型演出場地觀賞表演的消費習慣逐漸減少,這對文化的養成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東祐認為,政府在補助音樂活動時,應當謹慎評估每個場地的需求與潛力,避免在沒有樂迷或樂團的地方補助開設Live house等演出場地。尤其是在疫情肆虐之下,小型演出場地更需要政府的支持與關注,才能維持其運作。

此外,對於文化的多元發展,東祐提到,「人們應該學習跨界欣賞。例如,觀賞戲劇的同時,也能欣賞音樂表演。這樣的轉變需要時間的累積,但當大家都能夠跨足不同領域,開放心胸欣賞不同形式的藝術,文化的發展也會更加豐富多元。」

最後,東祐呼籲政府應該要重視每個地區的文化資源,瞭解當地的文化需求,才能夠讓文化真正繁榮起來。在推動文化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地方特色,鼓勵當地的藝術家與創作者,共同創造出更多屬於我們的文化精品。

台灣樂團專題/藝文產業有多難生存?專訪「樂悠悠之口」談LiveHouse現況
樂悠悠之口的招牌(圖/翻攝樂悠悠之口臉書)

樂悠悠之口老闆 李東祐 個人小檔案

同時也是八十八顆芭樂籽的鼓手
生日:1985年9月5日
學校: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
推薦3首台灣樂團必聽之歌:
胖虎〈 Facelife〉、滅火器 〈人生〉、八十八顆芭樂籽 〈恭喜你又活下來了一天〉

LiveHouse 樂悠悠之口 小檔案

地址:10612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0號B1
e-mail:[email protected]
簡介:
樂悠悠之口是位於台北東區的展演空間,鄰近大巨蛋、松山文創園區。此處也是舉辦「B Festival」音樂節的場地,深受樂迷的喜愛。
除了音樂表演外,樂悠悠之口還常舉辦戲劇、展覽、魔術等多元的演出,提供消費者許多種娛樂選擇。


【延伸樂讀】

台灣樂團專題/辦音樂祭遇颱風、破產負債三千萬!山海屯創辦人談風光活動背後的血淚史

台灣樂團專題/高雄樂團的夢想起點「百樂門」 探討LiveHouse的獨特性

更多新聞: 台灣樂團專題/燈控不是開關燈而已!專訪燈光師陳奕勳 帶你窺探舞台燈光難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