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專題/屈原與台灣端午無關?龍舟是掃黑除妖?關於端午節的民俗知識懶人包!
(圖/民俗亂彈提供)

文/民俗亂彈編輯部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啦!相信許多朋友長期以來都曾看過民俗亂彈發表有關於端午節的討論,也對「五月節」這麼名稱並不陌生,在臺灣無論是閩南移民或客家移民,都有使用「五月節」來指稱端午節的情況,有趣是,五月節本身指的就是五月的節日,而在臺灣,五月節還真的不是一日活動這麼單純,甚至是整個五月或整個跨越春夏兩季的時日喔!一起來回顧一下民俗亂彈的文章吧!

更多新聞: 南北粽大戰又來了!陳其邁代表南部開第一槍:北部粽只能算3D油飯

蔡承甫:一個沒有屈原的端午節故事

【引文】文章連結

「插青」於門上作為一種逃生記號,綁粽子則是為了慶祝死裡逃生。這樣的端午傳說沒有屈原,沒有汨羅江,沒有祭奠愛國詩人的偉大情懷,災後重生的喜悅,才是這個故事的核心價值。我想,祭奠偉大的愛國詩人真的太遙遠,逃離現世的災難,也許更符合庶民的期待。

我們的教育一再提到屈原的重要。最後,他的那偉大的愛國情操早就掩蓋過端午節的意義。先秦一個抑鬱難伸文人的自盡,真的與我們過的節日有那麼大的關聯嗎?還是教育使我們不知不覺的遺忘了本來先民對端午節的想像?兩個世代,卻有對端午節完全不同的認識。當端午節吃粽子時,除了千篇一律的遙想偉大的屈原外,是否應該了解一下,台灣民間故事中沒有屈原的端午節。

—————————————

楊玉君:鍾馗符畫與端午節

【引文】文章連結

大約在明末清初這一段期間,原本在歲末懸掛或張貼鍾馗圖的習俗,發生了一點變化。因為鍾馗抓鬼的功能與端午驅邪的節日意義相符合,漸漸的就有人同時在歲末及五月端午都掛鍾馗畫。與端午結合後的鍾馗圖象因此產生了新的圖象元素。例如,較精緻的文人鍾馗畫中為了突顯出端午的時令,伴隨鍾馗出現的除了小鬼外,還會有當令的粽子和石榴花、葵花、艾葉、菖蒲等等景物的細節。例如任伯年的「簪花鍾馗」,鍾馗頭上簪的是當令的石榴花,華喦的「午日鍾馗」圖,鍾馗閒坐賞錦葵,身後几上則有粽子和其他果物。

端午專題/屈原與台灣端午無關?龍舟是掃黑除妖?關於端午節的民俗知識懶人包!
(組合圖/民俗亂彈授權提供)

—————————————

張靖委:淡水大拜拜

【引文】文章連結

清代以來,這座繁華港埠城鎮經常隨著氣候漸入夏暑而陷入恐懼,夏季濕熱使病源孳生與傳染,且貿易造成人口移動,使得境內傳染與境外移入的鼠疫、霍亂疫情頻傳,面對疾病致命、大規模傳染,初民社會容易以神佛降災或歹物仔作祟來詮釋,人們在絕望無助之際,只能將驅役想法寄託清水祖師,遂開始舉辦迎神遶境活動,希望驅趕瘟疫,解除集體恐懼。

端午專題/屈原與台灣端午無關?龍舟是掃黑除妖?關於端午節的民俗知識懶人包!
(組合圖/民俗亂彈授權提供)

—————————————

溫宗翰:你所不知道的臺灣五月節「水陸」行事

【引文】文章連結

端午節普遍被認為是「夏至」的一環,在臺灣,此時正值環境多變、氣候惡劣階段,是由複雜天氣過渡到趨向穩定炎熱的關鍵時節,因此,自然環境的特殊性,使臺灣端午節具有強烈的中介轉變特質,因此也就產生大量且頻繁的在地儀式活動,不單單只是一日的節俗儀式而已。

這些端午儀式有個人、有家庭、也有社區群體,讓端午節既有個體驅疫治病、健康照護的特徵,同時也有潔淨住家、維護社區安寧的表現。龐大多元的儀式文化,提供各種超自然想像,用以平安度過這個充滿艱險惡疫的時節,有趣是,端午節各項儀式幾乎都與水有關,不僅進出水域,也常在水邊舉行儀式,進出水陸兩大空間之間,似乎也隱含著這個節日的特殊性質。

端午專題/屈原與台灣端午無關?龍舟是掃黑除妖?關於端午節的民俗知識懶人包!
(示意圖/翻攝Unsplash)

—————————————

楊玉君:五日節的藥草與香包

【引文】文章連結

理論上五日節的香包裡裝的香料,應該要含有具有藥性的香料。配戴驅邪香包,等於是在身上攜帶具預防功能的藥材,不只是美觀,也有驅蟲保健的目的。隨著衛生環境大幅的改善,香囊驅除瘟疫邪毒的功能,逐漸被淡忘,而簡化成為五日節的裝飾民俗。上個月,筆者看到一款進口的香包,是電影《冰雪奇緣》中的艾沙造型,按壓艾沙的肚子,就會開始唱起流行歌曲〈小蘋果〉。這種帶著化學香料的玩偶,已經和五日節香包的原義完全脫節了,而且對身體只怕有害無益。

傳統臺灣的香包,稱為香芳(hiunn phang),或是虎仔香(hóo-á-hiunn),一般都是家庭女性自行製作,而非巿場上販售的商品。過去的社會物資條件缺乏,香包都以碎布拚縫,所以形制較小,一般以別針別在胸前,而不是目前巿面上以紅絲繩垂掛胸前的尺寸。除了自家製作之外,如果鄰里過去一年有新嫁娘,則兒童們就會在端午時向新嫁娘索取香包。因為新娘的喜氣,使得她作的香包更具有驅邪求吉的效果,所以新娘在未嫁之時就會積攢布幼仔(碎布),製作香包,以備夫家鄰里的兒童索取。一來展現自已的女紅精巧,二來也藉著禮物奠定在新的家庭、社區的人際網絡。據說,如果不準備香包分送鄰里的小孩,則新娘未來生的嬰孩會「臭頭」(染上癩痢頭)。

端午專題/屈原與台灣端午無關?龍舟是掃黑除妖?關於端午節的民俗知識懶人包!
(組合圖/民俗亂彈授權提供)

—————————————

謝宗榮:道教逐瘟與端午競渡的斂毒習俗

【引文】文章連結

為了避免瘟疫之發生,除了基本的漢醫藥以及向保生大帝、神農大帝等醫藥神祈求之外,最興盛的反倒是延請道士舉行「瘟醮」,祈請行瘟使者不要行瘟,更進一步希望將可能的瘟疫帶走,而這些行瘟使者最為人熟悉的,就是盛行於臺灣西南沿海、澎湖地區的瘟神王爺、千歲爺了。如著名的臺南市西港區三年一科的「西港香」王醮,每在陰曆四月中旬舉行(三年一大科,其餘兩年亦有請王,未遶境)即是最佳的例子。此外,由於臺灣的環境氣候不同於唐山地區,自清初以來,原本在瘟疫發生之後所舉行的送瘟船儀式,也變成每年或隔數年舉行一次的循環式、預防式之防疫儀式。這類儀式恰恰與端午節的「競渡驅疫」形成異曲同工之妙。在南瀛台江地區送王船習俗中,所造之王船又被稱為瘟王船,也是龍船的化身,也正與端午競渡的龍舟相呼映,王船在建造完成之後以及龍舟在下水之前都需要開光點睛,所差別的主要是送王船之前多要舉行「和瘟」、「祭船」等道教科儀。

端午專題/屈原與台灣端午無關?龍舟是掃黑除妖?關於端午節的民俗知識懶人包!
(組合圖/民俗亂彈授權提供)

--

本文由 民俗亂彈 授權,原文 連結 於此。

作者/一江風(民俗亂彈)

責任編輯/郭家妤

更多新聞: 狗狗也過端午!搜救犬收肉粽大禮「雙眼發光」網笑:可惜不能加甜辣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