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酸甘油酯」難對付?中醫掌握「3大重點」以調節來代替調降 
三酸甘油酯,會升高心血管疾病與罹患糖尿病的風險。(示意圖/翻攝自FREEPIK)

生活中心/林靜芬報導

三酸甘油酯過高,和攝取高熱量的飲食有關,很多人以為只有高脂肪食物才會,但其實酒精、糖份、澱粉攝取過多,也會推升三酸甘油酯,中醫師邵禹豪表示,肥胖與缺乏運動的人,也容易有較高的三酸甘油酯,會提高代謝症候群、動脈硬化的發生,進一步升高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的風險。


更多新聞: 傘留在賴清德競總忘了!時隔1個月還在原處 時評員感動:這就是台灣

有關中醫如何看待三酸甘油酯?邵禹豪提到,高血脂是脂質代謝異常所致,中醫辨證認為多屬痰濁蘊結,並與肝脾腎等臟腑密切相關,治療關鍵在於「調節」,而非一味地「降」。若是因為長期飲食不節,盡吃「油膩精緻的食物」,日久容易損傷脾胃,造成脾胃無法正常運化水氣,進一步會造成水濕聚集生痰,三酸甘油酯與膽固醇的數值便容易上升。


「三酸甘油酯」難對付?中醫掌握「3大重點」以調節來代替調降 
酒精、糖份、澱粉攝取過多,也會推升三酸甘油酯。(示意圖/翻攝自FREEPIK)



中醫如何治療這類疾病?高血脂的治療,主要可分成三條主要路徑:

●「健脾燥濕」為主,透過調整脾胃功能,加強運化功能,截斷水濕聚集生痰的路徑。

●「清利水濕」為輔,透過利水、排水,間接減少水濕痰濁產生。

●「活血化瘀」為佐,痰濁長時間積累在血脈,容易形成痰瘀互結的狀態,故透過活血之藥,可以加強痰塊的排除。


「三酸甘油酯」難對付?中醫掌握「3大重點」以調節來代替調降 
中醫會視病人的「脈象與症狀」,制定出最合適的治療處方。(示意圖/翻攝自FREEPIK)


臨床上,如陳皮、山楂、麥芽等消食化積藥;虎杖、澤瀉、茯苓等利濕藥;丹參、決明子等都是好用的降脂中藥,然而何時要用健脾?何時要用利濕?仍要視脈象與症狀的分期的情況,制定出最合適的治療處方。甚至有些朋友要搭配疏肝行氣、和解少陽、溫補陽氣等方式,才能夠加速痰濕的排出。

更多新聞: 冬天穿1物吸引力爆棚「台人卻不愛」!網點2原因:真的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