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是由唐菖蒲伯克氏菌(學名:burkholderia gladioli)所產生的毒素,一般是來自於不當發酵的椰子、玉米製品,此外,像是小米、糯米、粄條等澱粉類食物,當發生不當儲存發酵時,也會有產生米酵菌酸的風險,食用後可能會導致食物中毒,蒼藍鴿表示,人體攝取米酵菌酸後,會造成體內粒線體機能停止,細胞失去功用,使器官直接衰敗,會發生肝臟會無法解毒,腎臟無法排尿,腦部無法正常運作等狀況。
蒼藍鴿表示,米酵菌酸中毒後也無藥可解,根據國外文獻,大部分死亡率為40%,但在某些報告中,中毒死亡率甚至高達70%到100%,目前,醫生只能使用「支持性療法」去治療患者,當患者腎臟無法排尿時,就去洗腎,肝功能失常時,則去洗肝,或是補充營養素去矯正凝血功能,醫生只能利用這些療法去支持患者,期望身體可以趕快將毒素排出,患者才有可能生存下來,但如果毒素攝取過多,造成的傷害太大,會回天乏術。
蒼藍鴿表示,根據國外文獻,米酵菌酸中毒後死亡率為40%,但在某些報告中,可能會高達70%到100%。(圖/翻攝「蒼藍鴿的醫學天地」YouTube)寶林茶室案目前已累積29人受害,其中2人死亡、5人住進加護病房,持續觀察中;蒼藍鴿認為,雖然這是台灣第一起「米酵菌酸」中毒案例,但這並不是一種常見的中毒形式,大家不需要太過擔心,也提醒民眾盡量不要去食用一些可能已經變質、過期的澱粉類食物,減少食物中毒發生的機率。
更多新聞: 快新聞/寶林「刀具、砧板、人員手部」驗出陽性 北市府:進貨儲存也要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