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寶林廚師手驗出陽性!台大法醫所長曝:廚師是媒介 問題在食材
寶林茶室案今(2)日調查出現重大進展。(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即時中心/林捷庭報導

寶林茶室案出現重大進展,協助台北市衛生局檢驗24日採集檢體的台大法醫所長翁德怡今(2)日下午證實,寶林廚師的手部驗出米酵菌酸,其餘刀具、砧板都沒有驗出。她進一步表示,法醫所是使用質譜儀檢測,由於儀器相當靈敏,即使廚師接觸米酵菌酸後有洗手,只要有殘留微量毒素也能驗出。針對檢驗結果,她推測米酵菌酸的來源仍出在食材上,廚師手部接觸過問題食材,「廚師手部只是媒介、而非帶原者是廚師」,可以確認案發當時米酵菌酸存在這家店,現在應可將範圍再縮小到廚房內。

更多新聞: 快新聞/寶林手部樣本驗出「米酵菌酸」 王必勝:毒素產生在廚房機會大

翁德怡下午受訪表示,3月24日北市衛生局採集廚師手部、砧板、菜刀及水果刀4樣檢體中,廚師手上檢體透過浸泡培養液驗到陽性,至於廚師是摸到哪樣食材被汙染,目前還不知道,但可證實米酵菌酸曾經出現在寶林A13。

翁得宜表示,當天的食材都沒有剩餘,沒有辦法確定來源為何,至少可以確定米酵菌酸曾出現在A13,甚至可以再縮小規模是在廚房裡面,而不是端菜的人在路上,或是服務生桌子沒擦乾淨,至少可以確定不是這些問題。

翁德怡表示,雖然廚師手部驗出米酵菌酸,但實際上是摸到什麼東西、哪樣食材被汙染,目前還不知道,至少知道A13店事發當時真的有米酵菌酸,其他3樣檢體則沒有驗出。另外,廚師不是米酵菌酸的帶原者,廚師只是個媒介,關鍵還是在食材。

記者提問,照理來說廚師每天都會洗手,為何過了5天還會驗到?另外,如果米酵菌酸存活率很高,為何只有廚師手上有,刀具跟砧板都沒有?

翁德怡表示,如果廚師每一天都有碰到食材就可能被汙染,而台大法醫所的質譜儀相當靈敏,目前檢驗最低定量極限可達到每毫升0.2奈克。她進一步說明,如果把1茶匙6公克的鹽丟到台大溫水游泳池裡,濃度是11奈克,每毫升0.2奈克的程度,相當於「6公克的鹽丟到游泳池的再10分之一」,非常靈敏。所以在廚師的手不可能完全洗乾淨的情況下,1天前存在於廚師手上,到現在還測得到是很合理的。

翁德怡指出,廚師不是米酵菌酸的帶原者,廚師只是個媒介,在處理某樣食材過程拿起來放到鍋子裡,手因此沾到汙染物才偵測到,所以對廚師健康應該沒有特別影響。當然廚師本人沒有來檢查,因為抽血涉及人權,這要看檢察官覺得有沒有需要,也許透過檢驗廚師的血液可能驗出很低量,就像也不是每個檢測陽性的患者都有明顯症狀是一樣道理。

快新聞/寶林廚師每天洗手還驗出陽性? 台大法醫所長翁德怡曝「關鍵儀器」
台大法醫研究所所長翁德怡。(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至於能否透過洗手來消除毒素?翁德怡表示,這也要看廚師怎麼洗手,但法醫所的質譜儀很強大,不見得很認真洗就能洗掉,而法醫毒物學著重評估細菌方式,沒有學過怎樣把毒素洗到乾淨的方式,她也坦言這次是「這輩子當醫生30年我第一次看到」非常困難的案件。

記者提問,既然廚師的手是媒介,米酵菌酸是否有可能向外擴散,例如刀具、刀柄上是不是也會有米酵菌酸?

翁德怡回應,因為不是直接拿砧板、菜刀來測,而是拿衛生局用棉花棒加上專門培養試紙去刮下來的檢體,再泡到細菌培養液裡面,已經被稀釋很多倍,然後才從培養液裡面驗到,整個過程約需要7天,就算菜刀上有,但如果當初濃度非常低,再經過稀釋步驟,可能就會驗不到。

記者追問,是否認為廚師碰觸最頻繁的東西應該就是來源,也就是粿條?

翁德怡表示,目前可起來的確很有可能,但她不是檢調,不能夠明確回答這個問題。

更多新聞: 快新聞/「寶林中毒案」重症患者僅1人脫離險境 薛瑞元曝:其他人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