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後淨土也髒了? 專家籲南極設保護區

南極一向被視為地球最後一塊淨土,但科學家近年,在南極生態中,發現人類污染的痕跡。不僅生物體內檢驗出塑膠微粒,南極近幾年落下的積雪中,也測出有毒化學殘餘物的蹤跡。專家在6月8日世界海洋日前夕,再次呼籲民眾重視環保,並在南極成立大型海洋保護區,讓生態恢復原有的生機。

更多新聞: 首位日本人抵南極點 徒步50天1130公里

別被眼前的這片美景蒙騙了。事實上,身為生態系改變指標的南極也淪陷了。人類製造的汙染,已經悄悄地伸進這片南極淨土。

綠色和平組織成員指出,「南極是一個冷卻室,可以和緩氣候變遷,在這裡發生的事(環境變化),會影響整個地球的氣候,洋流也受到南極寒冷海水的影響。」

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造成地球嚴重暖化。海洋每年吸收近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碳,其中以南極附近的南大洋吸收成效最高。

智利南極研究所研究員表示,「我們現在知道二氧化碳會沉入海底,那裏生態相當多樣化,牠們能夠使用擷取二氧化碳。」

南大洋中的磷蝦,吃下富含二氧化碳的浮游生物後,排放含大量碳元素的排泄物,沉澱封存在海底,形成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庫。近年來由於海水暖化,以及人類濫捕,數量銳減,嚴重影響生態循環。

另一項可能造成海洋生態浩劫的是長度小於5毫米的塑膠微粒。

智利南極研究所研究員說,「你可以觀察這個物質,這些紅色物體就是塑膠還有纖維,這在哪裡發現的?這是在南極貝的腸道中發現的。」

專家研判,這些塑膠微粒是從其他海洋隨著洋流漂到南極,環保組織今年初也進行南極半島水質調查,採集的17件海水樣品中,有9件測出塑膠微粒。

不僅海水及生物遭受危害,連當地的積雪也被檢測出含全氟烷基。這種有毒化學物質,用於電線、電鍍上具有防水性,因此也被廣泛使用在防風防水的服飾上,可是它無法被分解,會永遠存在於環境中,影響人體免疫系統、生殖系統、也可能引發甲狀腺疾病。

這些汙染物對生態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專家希望能從源頭做起減少污染,並在南極周邊海域成立海洋保護區,讓脆弱的環境有喘息復原的機會。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好療癒!南極生態記錄意外捕捉「企鵝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