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碗牛肉麵很狂!帶骨牛小排取代牛腱成新主角

傳統小吃牛肉麵,不是牛腩就是牛腱,台北有餐廳用的卻是帶骨牛小排,從零到有要花6~8小時烹煮,還用西餐手法模擬土窯雞,味道如何?

更多新聞: 台式巧思!餐酒館華麗牛小排命名「夜市牛排」

牛肉麵裡不是肉塊,居然是一整隻的帶骨牛小排,經過4個工續,外Q內嫩,充滿牛肉香,上桌後才淋上高湯,香氣四處飄散,手工麵條大口吸收湯汁,吃來暖呼呼。

帶骨牛小排在滷汁裡越煮越入味,湯不能滾,文火慢煮4個小時,牛小排才會嫩到輕輕一劃就骨肉分離,肉質卻保持完整。

塗上濃郁牛油,包覆牛小排,還要大火炙燒。一塊牛小排從零到有,要經過煎、滷、烤、炙4個過程,整整6~8小時。

海鮮燉飯也中西合並,吃得到芋頭和榨菜,增添口感,靈感來自古早的鹹粥。干貝、白蝦、透抽一碰到鍋面,大海滋味立刻竄出來,表面烙上焦香。胭脂蝦頭熬煮的蝦湯,增添蝦殼香氣,海鮮湯汁不浪費,倒入台東池上冠軍米。

不過師傅怎麼加入榨菜、芋頭?主廚Josh回答「芋頭切丁再炸過,增加脆的口感,榨菜基本上就是一個鹹鹹,有點醃漬的,有點回甘的味道。」

傳統土窯雞靠餘溫慢慢烤熟,師傅用90度低溫,先烤出軟嫩肉質,再拉高溫度,烤出酥脆外皮,充滿湯汁。用西餐手法重現古早味,吃一口讓人彷彿穿越時空,回到過去。

(民視新聞/林嘉玫、簡士峯 台北報導)

更多新聞: 肩胛小排牛肉麵 靠蔬菜與醬油提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