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WFH 讓人渾身不對勁!改善並注重生活 3 個小習慣,學會在混亂中索取平衡

台灣本土 COVID-19 疫情延燒,已邁入一個月。這段時間,小至生活習慣、日常步調、大至外出限制、內在心靈,都歷經一定程度的調整與變化,無論是否已適應這些「突如其來」的轉變,時間依舊在走,日子還是得過,大家都努力想從新形態中,摸索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更多新聞: 市代提案 竹北市民一人一萬元紓困 市公所:財政尚無法負擔

其中,最多人遇到的便是所謂「WFH」的居家工作;由於每個人家庭環境不同,需要適應的地方也理當不一樣:有人獨自租小套房、有人回老家「避難」、有人和家人同住還要一邊照顧孩子,原先的工作模式被打亂,使身心開始發出各種警訊。

在這個非常時期,居家保健更是人人應該關心的話題,可別因為在家過於放鬆而忽略身體的求救訊號,透過 3 個小習慣改善,防疫之餘也要顧及健康!

1.桌機變筆電,模糊感上升

注意光線、抗藍光眼鏡、吃對的食物

生活/WFH 讓人渾身不對勁!改善並注重生活 3 個小習慣,學會在混亂中索取平衡圖片來源:Pinterest

原本在公司有自己的辦公桌,每天敲著習慣的鍵盤,還有大大的螢幕可以一次開好幾個視窗,處理事情起來便利又上手;但當工作地點變成家裡時,倘若沒有桌機,就要特別騰出一個辦公座位,還得使用原本追劇用的筆電,螢幕從大轉小使用起來更顯吃力,加上介面不同,整體工作程序變得複雜且不順暢。

生活/WFH 讓人渾身不對勁!改善並注重生活 3 個小習慣,學會在混亂中索取平衡圖片來源:Pinterest、Pinterest

經過一陣混亂後,即便逐漸習慣用筆電工作,但每天下班後那種渾身不自在、看東西越來越模糊的感覺日趨明顯,令人十分困擾。若想改善,首先得注意辦公時的光線是否充足,也可配戴抗藍光眼鏡,避免不必要的傷害,並盡量每小時休息一次、站起來走動、閉目養神、看看窗外景色放鬆;此外,眼睛各部位需要的營養成分不同,可多補充不同的營養素,如:有助於夜間視力的「花青素」(如藍莓、茄子、桑椹)、超強抗氧化的「蝦紅素」或是具藍光防禦力的「葉黃素」等,配合均衡飲食、多喝水,也能得到適時的舒緩喔!

2.時時照顧小孩,疲憊又心力交瘁

多喝水、找休閒、平心靜氣

生活/WFH 讓人渾身不對勁!改善並注重生活 3 個小習慣,學會在混亂中索取平衡圖片來源:Pexels@Ketut Subiyanto、Pexels@RF._.studio

對許多爸媽來說,WTF 最令人費心的並不是繁忙的工作、做不完的家事,而是必須時時和孩子相處在一起,除了需要配合他們的線上課程共學外,隨著居家時間變長,小朋友也容易感到煩躁、無聊,這時親子間的磨擦勢必會增加,在父母不斷碎念、吼小孩的過程中,聲音也會逐漸沙啞、感到心力交瘁。

其實,很多時候是我們把自己逼得太緊了,越是希望每件事情操之在手,壓力自然會增大。雖然得 24 小時面對孩子,但也別忘了適時給自己一些放空、放鬆的時間,撥個 30 分鐘到一小時做些喜歡的事,像聽音樂、閱讀、追劇都是不錯的舒壓選擇;而在天氣越來越熱的情況下,也別忘了隨時補充水分滋養身心,保持心平氣和,多一點耐心和溝通,把負能量趕走。

3.作息大亂,過於彈性反而影響身心健康

控制午睡時間、睡前小運動

生活/WFH 讓人渾身不對勁!改善並注重生活 3 個小習慣,學會在混亂中索取平衡圖片來源:Pinterest、Pinterest

歷經工作適應、陪伴孩子等混亂狀態後,想必原先的作息更是得全部「打掉重練」!以往每天有著固定的行程,各個時段都有待辦事項,我們也都得心應手,只是在家待久了,難免會有惰性,不必進公司打卡、上下班時間彈性,很容易讓人開始進入熬夜、晚起床等懶散又不健康的作息。

為了維持內外在的平衡,保有生活中的好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以午休來說,在辦公室頂多只能休息一小時,以簡單的趴睡姿勢小憩片刻,現在則是隨時都能躺在床上,一個不注意可能兩三個小時就過去了,導致預計要完成的事情延後,變成「變相型」的加班,晚上也睡不著,日復一日惡性循環,無形中造成負擔。因此,除了養成自律的好習慣外,睡前做一些簡單的小運動,例如瑜伽、伸展、拉筋,不僅能加強身體代謝循環,對睡眠也有很大的幫助喔!

 

雖然不曉得疫情何時會趨緩,也不知道未來是否還會有別的變數,但對現階段的我們來說,乖乖待在家、減少出門次數,是對這個社會跟身邊所愛之人的責任!努力找出最適合自己的 WFH 方式,只要生活狀態平衡了,身心自然會隨之順暢舒爽!


文章轉載自:女子學

更多新聞: 3級警戒孩子在家運動不足 肌肉與足弓發展受阻成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