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音樂廳/「瑯嶠」在哪裡?熱播劇《斯卡羅》揭古台灣族群角力
《斯卡羅》劇中,原漢通婚下誕生的「水仔」,與斯卡羅公主「烏米娜」。(圖/公視提供)

公視旗艦劇大劇《斯卡羅》已於日前完結,迴響不斷,台灣史和恆春地區歷史也成為熱門討論話題。

更多新聞: 快新聞/北台灣下午起轉濕涼!週日整天約20度 下波東北風週五報到

《斯卡羅》劇中常見的「瑯嶠」一詞,便是指現今的恆春地區。「瑯嶠」,又可稱作娘嬌、琅嶠、娘嬌、浪嶠,源自排灣族語。日本在恆春半島發動牡丹社事件後,清國才開始重視此地,於1875年派欽差大臣沈葆楨來台,設置了恆春縣。

福爾摩沙音樂廳/「瑯嶠」在哪裡?熱播劇《斯卡羅》揭古台灣族群角力
1870年,李仙得繪製恆春半島地圖,上面標示出「瑯嶠」。(圖/取自維基百科)

恆春,顧名思義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孕育出不少民謠作品,其中一首曲調就是〈四季春〉。〈四季春〉每首四句,每句七字,曲調運用範圍廣,可以隨興填上反映自身心境的歌詞。

福爾摩沙音樂廳/「瑯嶠」在哪裡?熱播劇《斯卡羅》揭古台灣族群角力
位於恆春墾丁的帆船石(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恆春地區匯集了許多族群,早期是原住民「瑯嶠十八社」的所在地。《斯卡羅》一劇以1867年為背景,當地除了斯卡羅族,還有一些是平埔西拉雅族、馬卡道族,以及移墾的福佬、客家聚落。各族群之間爭搶土地、水源,引發衝突,同時也互相通婚,文化融合,交織出獨特的民俗文化。


本週「福爾摩沙音樂廳」節目,音樂家簡上仁除了帶來一些福佬、客家民謠,更邀請歌手演唱原住民各族的傳統歌曲。

播出頻道:民視台灣台

首播時間:每週四上午9點

重播時間:每週四下午3點、週日上午10點

(民視新聞網報導)


更多新聞: 鳳梨釋迦保險 保費不到700元可獲收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