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審法院見解不一怎辦?司法院提大法庭新制

許多司法判決到了最高法院後,會產生法律見解上的分歧,以往都是援引過去判例,統一做出最終審判,不過「判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的現況,仍然不符民眾期待。現在司法院仿效德國,擬定「大法庭」的新制,也就是說,終審法院會將有爭議的見解,提案交付給大法庭辯論,才做出最後判決。

更多新聞: 快訊/林益世被關定了!財產不明罪遭判2年

前行政院秘書長林益世貪汙案,宣騰一時,至今尚未定讞,因為究竟是採用實質影響力說或法定職權說,最高法院見解不一,類似判例,現在出現解決之道,為了加速終審法院的統一法律見解,司法院將做出改革。

司法院秘書長呂太郎指出,「國人非常關心法律見解要一致,甚至有一些因為司法實務見解不同,而引起一些批評,那麼司法院為了解決這樣一個問題,研修了一個重要的草案,也就是我們要建構一個大法庭的制度。」

未來擬設置大法庭,改變現狀,當終審法院見解有分歧,不再是用過去的判例來提出法律見解,而是交付給大法庭,大家一起來辯論。

司法院司法行政廳長王梅英解釋,「大法庭其實並不是一間很大,空間很大的法庭,它是因為直接翻譯過來,當一個法官認為過去的見解,同樣一件事情一個法律見解,他想採取跟過去不同見解的時候,他必須把這個見解,提交到這個大法庭。」

仿效德國制度,終審法院產生法律爭議時,就形成提案法庭,針對歧異來提案,交給大法庭,經過律師、檢察官、學者專家的言詞辯論後,統一見解,最終裁定做出判決。

民眾常說,「判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對於司法判決的疑慮,現在司法院提出大法庭機制,期待能對台灣司法制度翻開嶄新一頁。

(民視新聞/王皓宇、黃柏榕 台北報導)

更多新聞: 「國民法官」新制度 模擬法庭帶您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