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造成昆蟲爆炸式生長 科學家:人類糧食收成恐減少

全球氣候變遷改變洪水、乾旱、熱浪的頻率,影響人類健康,卻增強了昆蟲的侵蝕能力。根據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隨著地球變暖,專吃農作物的昆蟲將陷入更飢餓的狀態,並且增加繁殖,對糧食作物造成威脅。科學家表示,這將意味人類的食物減少,影響小麥、玉米和水稻的作收。

更多新聞: 全球暖化/格陵蘭冰川大規模崩解中 海平面將大幅上升

蜜蜂對維持植物生命至關重要,為花卉,樹木和作物授粉,使作物自我繁殖。近年蜜蜂數量下滑,在瀕臨滅絕下,竟有一種昆蟲反而更活躍,就是蝗蟲。

只要蝗蟲大軍過境,沿途的青菜和稻米被吃得一乾二淨,龐大成群的蝗蟲鋪天蓋地,到處肆虐、覓食。專家表示,蟲群會在這時更飢餓,跟氣候變遷有極重要的關聯。

華盛頓大學氣候科學家科德斯說表示,「昆蟲趁作物採收前,會消耗約10%的食物,如果我們在世紀末無法阻止氣候變化,蟲群可能會消耗15%~20%的食物。」

科學家說,當世界各地的氣溫開始上升,昆蟲繁殖力就會增加,旺盛的繁殖力讓他們開始搶攻人類糧食。研究估計,美國玉米、小麥和大米因昆蟲損失超過800萬噸,比目前的蟲害損失增加近36%。

科德斯更提到,「距離赤道較遠的地區氣候較冷,如果人類讓環境變暖,昆蟲的生長速度往往會上升,導致昆蟲爆炸式增長。」

2017年,美國西部和加拿大西部,因為甲蟲無止盡覓食,茂密的綠色森林被消耗殆盡,取代的是大面積的枯萎樹木。熱浪讓蝗蟲適得其所,但不耐熱的北極熊在高溫中掙扎。

蝗蟲與旱災通常相伴而生,天氣反常,蝗蟲為患,專家語氣不樂觀,估計蟲害情形不只美國,對俄羅斯、北朝鮮、芬蘭、英國和丹麥多個國家,都會導致作物損失,若氣候變遷不改善,北半球溫帶區的問題還會更嚴重。

(民視新聞/黃瀞儀 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氣候暖化蝴蝶習性改變 知本「蝴蝶谷」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