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改名有解方?專家:成立台灣航空控股公司

華航輸出口罩,被誤認中國援助,掀起換名爭議;交通部長林佳龍主張,在航權上做最小變動,識別上多點台灣意象元素,林佳龍的IG甚至貼出地瓜、珍珠和珍奶等台灣特產圖案.有專家建議,可先成立台灣航空控股公司,接收部分華航航線;林佳龍說,華航會聽取各界意見,納入考量。

更多新聞: 桃機改名「李登輝機場」有譜?旅日台僑:紀念對台灣民主貢獻

國民黨立委洪孟楷為了華航改名話題,和交通部長林佳龍唇槍舌戰。

洪孟楷說:「「如果真的改名而衍生成本的話,本席要求,交通部不能編列相關的行政預算,來去支應這樣改名衍生出來的成本,部長你可以同意嗎?」

林佳龍回應,「我覺得你講的沒有道理,這個如果立法院有共識支持,行政院有預算編列,然後也經過公司治理的程序尊重股東,去給半民間公司很多的必要條件,去給現在的半民間公司增加成本,才能決定一個重大的政策。」

看似改名箭在弦上,林佳龍還率先在Instagram貼出3張華航機身手繪圖,有珍奶版本、菜市場版還有地瓜加珍珠的塗裝,引發民眾討論。

但有人粗估,華航如果改名,包括重新辦理公司各項登記、簽署合約,變更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代碼、銷售系統和機身塗裝,還要申請換發各項證照,保守估計就要11億元。過往公股企業改名成功的案例,只有台灣中油、台灣國際造船以及台灣郵政公司,還得面臨航權取消,這個燙手山芋如何能解?

林佳龍提到,「這部分華航會進行研究,同時怎麼樣在航權上面,最小的變動,我相信華航會聽取各界意見。」

交通部審慎評估,不過國際航空法專家,清大教授黃居正指出,航權協定不會在文本中指定航空公司的名稱,華航正名「百分百」不會影響航權,正名最大阻礙,在於它4成的營收來自兩岸航線,正名後就不能飛中國,等同損失金雞母。有人開解方,成立台灣航空控股公司,接收部分華航航線。

若是成立控股公司,航發會、公股銀行等單位都能加入,再由台灣控股公司收購華航,合併完後可對華航進行航權分割。各界建言不斷,就看交通部,怎麼化解華航正名壓力。

(民視新聞/徐葳倫、嚴俊強、蔡明政 台北報導)

更多新聞: 藍委諷「華航正名」打假球 邱顯智批:心中放不下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