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紅酒換來沙塵暴?敦煌萬畝防護林遭剃頭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唐朝詩人王翰的涼州詞至今膾炙人口。涼州就是現在中國甘肅省的武威市,當地在2012年被定為中國葡萄酒城,不難想像葡萄酒在甘肅省的重要性。不過最近甘肅省卻種葡萄種出大爭議,因為有媒體揭露,以石窟和壁畫聞名天下的敦煌,為了種葡萄,近20年來竟然將為了阻擋沙漠種植的兩萬畝陽關防護林砍到只剩5千畝,輿論一片譁然。

更多新聞: 全球/歷經千年腐蝕、戰亂 世遺樂山大佛命運多舛

為種葡萄釀紅酒 甘肅陽關林場遭「剃頭式」砍伐

甘肅省林業草原局副局長田葆華表示,「陽關林場的防護林,大部分是栽種於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這次調查我們看到有林帶更新的情況,沒有發現採伐片林和剃光頭式砍伐的情況,也沒有發現砍樹種葡萄的情況。」

甘肅省政府1月26日一場新聞發布會,央視總台記者到場提問,成了新浪財經的報導看點,因為凸顯了防護林被砍,已經成了全國性議題。

全球/紅酒換來沙塵暴?敦煌萬畝防護林遭剃頭

防護林數字遭灌水? 陽關林場「毀林案」備受關注

官媒新華社旗下的經濟參考報,1月20號以一則將近5分鐘長的調查報導,引爆敦煌這起葡萄園換防護林疑案。當局立即展開調查,並在26號召開記者會做出回應,但答案並不能平息爭議。

經濟參考報隔天又發出質疑,指出官員在記者會中表示,根據敦煌市2000年調查資料,當年陽關林場實有防護林面積6500畝左右,但經濟參考報取得的官方資料,卻顯示1997年防護林的面積將近14000畝,等於三年不到就少了一半以上。

全球/紅酒換來沙塵暴?敦煌萬畝防護林遭剃頭

有中國資深媒體人在微博上開講,說是記者把一般林地和和防護林搞混,防護林本來就沒那麼多,但官方文件數字白紙黑字,有網友不禁懷疑,當年防護林的數字恐怕就有灌水嫌疑。

毀林案之所以這麼受重視,有極大部分是因為牽涉到兩個歷史性地名,敦煌與陽關。

「陽關遺址」重點保護古蹟 敦煌擁「莫高窟」世遺

建於漢武帝時代、歷史兩千多年的陽關,位於現在的敦煌市西南方。會叫做陽關,是因為它位在另一個歷史著名關卡、玉門關的南方,兩者又合稱「二關」,是中原往來西域要道,僅存的陽關遺址,現在是甘肅省的重點保護古蹟之一。

全球/紅酒換來沙塵暴?敦煌萬畝防護林遭剃頭

而它所在的敦煌市,更是以石窟和壁畫著稱,除了二關,還擁有莫高窟這座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河西走廊人口達2700萬 防護林阻擋古城沙漠化

位於中國西北部、黃河上游的甘肅省,大致就是河西走廊所在,也是古絲路的一部分。面積超過42萬平方公里,人口卻只有2700多萬,高原以及荒漠、沙漠地形是原因之一。而後者也是敦煌這座古城,不能沒有防護林的原因。

全球/紅酒換來沙塵暴?敦煌萬畝防護林遭剃頭

記者痛心林木遭到燒毀,林場內大小樹木被從根部鋸斷,砍伐後林地大都已用於生產葡萄。即使濫砍事件尚未獲得官方證實,但當地葡萄產業日益興盛,卻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葡萄酒產量全球第九 河西走廊葡萄佔15%

而說到葡萄,在中國當然不只是當作水果而已。河西走廊是國內大面積種植釀酒葡萄和鮮食葡萄的絕佳之地,目前河西走廊葡萄產區,釀酒葡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27.43萬畝,約占全國釀酒葡萄種植面積的15%。

全球/紅酒換來沙塵暴?敦煌萬畝防護林遭剃頭

中國釀酒葡萄園面積早在2015年就高居世界第二,葡萄酒產量居世界第九位,但絕大多數內銷,因為中國人的葡萄酒消費量更高居世界第五。

不過根據中國酒業協會2020年10月一份報告,該年1到8月,中國葡萄酒的產量同比下降高達28.9%,將近三成,上半年進口同樣也減少三成左右,逼得業者降價求售。疫情衝擊聚餐市場,被認為是主要原因。

廈門進口酒商周子賢去年9月底表示,「人流量應該下降了30%到40%左右吧,然後銷售額應該有下降20%到30%左右。餐飲這塊,大家基本上都不去在餐飲這塊做堂食的活動,聚會的用酒確實影響比較大。

身為中國九大葡萄酒產區之一,以武威為代表的甘肅河西走廊地區,早在2014年就喊出治理沙漠戈壁、生態經濟雙贏的口號,葡萄產業更被視為經濟生力軍,然而生態與經濟恐怕難以兼顧。

敦煌要如何守住千年風華,避免如中國媒體所憂心的淪為下一個遭到黃沙掩埋的樓蘭古國?這場陽關林場與葡萄園的抗爭,敲響的只是第一聲警鐘。

(民視新聞/專題報導)

更多新聞: 中國指控「報導不實」!禁播BBC世界新聞頻道 香港電台也宣布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