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氣膠」恐是COVID-19傳播途徑 北市醫師工會籲「制定通風排氣操作性指引」
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呼籲,台灣官方應制定通風排氣操作性指引,建立好的通風排氣系統才能夠避免社區傳播。(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公布新增17例COVID-19本土確診,其中西堤餐廳相關佔了14例。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顧問、職業醫學科陳秉暉醫師表示,「氣膠」恐怕是病毒傳播的途徑之一,室內通風是維持安全一大關鍵。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呼籲,台灣官方應制定通風排氣操作性指引,建立好的通風排氣系統才能夠避免社區傳播;另外也提醒民眾,室內場所可以從控制人流量、減少停留時間與通風設備做起。

更多新聞: 快新聞/東加火山爆發首例死亡 英國女為救狗遭海嘯捲走喪命

以桃園為核心的本土COVID-19確診個案不斷傳出,其中不乏沒有親密接觸、僅為同間餐廳用餐的顧客,僅是位處鄰近空間就被傳染。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顧問、職業醫學科陳秉暉醫師表示,為了確保安全,室內的通風維持是一大關鍵。

陳秉暉指出,COVID-19病毒透過空氣傳播的,「氣膠」恐怕是病毒傳播的途徑之一,意思是指空氣當中的懸浮微粒也會包含病毒株,一般口罩也不見得能夠抵擋,更不用說是天氣冷、密閉門窗的擁擠空間當中同時用餐的民眾。

北市醫師工會提到,目前國際上對前一波大規模感染的Delta變異株研究較透徹,包含澳洲、愛爾蘭、歐盟等多個國家的密切接觸定義,都包含了同處於密閉空間中的氣膠傳播,或特別強調飛機等密閉空間中的傳播;對於Omicron變異株的研究較少,但學者分析其變異特性,確實懷疑其具有更高的病毒量與傳染力,並導致病毒更容易透過氣膠傳播。

北市醫師工會指出,為防止COVID病毒透過氣膠傳播,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已制定了相關指引,對於收容確診患者的病房、集中檢疫所都有通風排氣的標準,包含室內吹送的風向、每分鐘排出多少體積的空氣、排出的空氣應該如何消毒,都有明確的規範。

「有的醫院沒有那麼多負壓隔離病房,開設的專責病房裝電風扇向外吹,製造『微負壓』就以為安全,其實不見得。」近期最近不斷傳出專責病房護理師、CDC防疫人員也確診的消息,陳秉暉認為不應只究責個人,應仔細分析環境如何更加安全。

北市醫師工會提到,台灣官方的「醫療機構因應COVID-19感染管制措施 」最新修定時間停留在2021年06月14日,裡面針對病房的要求,只有提到避免正壓、房門維持關閉、考慮適度開啟窗戶等模糊要求,並未對病房的通風換氣標準給予明確規範。實際上,工作者根本無從得知自己的工作環境是否足夠安全。

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提醒,官方應制定台灣版本的通風排氣操作性指引,因為不論是醫院的病房或是無症狀感染者的集中檢疫所,都有相當多的醫護及工作人員來回穿梭,建立好的通風排氣系統才能夠避免社區傳播。

另外工會也提醒一般民眾,室內場所可以從控制人流量、減少停留時間與通風設備做起,有機會進一步避免氣膠傳播,若不希望病毒擴散再次造成經濟重大損失,還有許多努力的空間。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快新聞/確診桃機疾管署人員感染源不明 王必勝預計:定序今日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