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白蘿蔔就靠3口訣 農糧署1圖看「口感差異」:出現藍黑斑別吃!
白蘿蔔是台灣常見的食材之一。(示意圖/Pexels)

生活中心/周希雯報導

白蘿蔔是冬天盛產的食材,由於可變化成許多料理,因此也是國人家中常見的食材之一;不過如果存放太久,可能會導致白蘿蔔出現變化。對此,農糧署分享了「白蘿蔔安心賞味指南」,以4種常見的狀況看出口感的差異;並提醒白蘿蔔若出現「腹黑」狀況,則不可食用,要盡速丟棄。

更多新聞: 228連假迎好天氣!鄭明典曝玉山氣象站「曬毛巾奇景」網驚:長知識了

至於白蘿蔔該怎麼挑才美味?農糧署指出,民眾只要記得3句口訣,就是「皮白又帶葉,光滑不過裂,沉重夠清脆」,這樣代表白蘿蔔新鮮、水分充足且足夠成熟。而民眾買了白蘿蔔後,也可觀察上面的狀態,如果表皮出現小裂縫,或食用時帶苦辛感,切面出現空洞,這3個情況都能食用,唯獨切面出現「藍黑色(條)斑」要盡快丟棄。


挑白蘿蔔就靠3口訣 農糧署1圖看「口感差異」:出現藍黑斑別吃!
若白蘿蔔出現皮裂、苦味、蓬心仍可食用,「腹黑」則要盡速丟棄(圖/翻攝農糧署臉書)



1. 皮裂(可食用,一樣美味)

表皮出現小裂縫。成熟期土壤水分含量變化太大容易產生,裂口乾燥無腐爛時,只要以削皮器刮除表皮及裂縫即可食用。

2. 苦味(可食用,不影響健康)

食用時帶苦辛感。苦味來源為生長期遭遇逆境,食用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3. 蓬心(可食用,口感較差)

切面出現空洞。大多為過熟或過晚採收導致的結果,切面無變質變色仍可食用

4. 腹黑(不可食用,盡速丟棄)

 切面出現藍黑色(條)斑。可能為生長期間缺少營養,或感染黑腐病菌絲等原因,保險起見應盡速丟棄不可食用。



更多新聞: 果粉看這!傳蘋果將推「Face ID新維修方法」費用省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