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好青年/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NO,虎尾第一是賣肉羮
虎尾第一是賣肉羮(魚夫手繪)。


母親大人是雲林大埤鄉浮潭村人,我小時候寒暑假被母親帶回娘家,初學會騎「鐵馬」,被表哥們慫恿著到處跑,最遠騎到虎尾鎮,有一回,遲了時候回家,天色已暗,浮潭村子裡的大人們敲鑼打鼓到處找小孩,最後發現我們筋疲力盡的踩回來了,當然,少不了一陣責罵體罰,發誓再也不敢了。


我幼年時雲林人說腳踏車為「鐵馬」、肥皂說「茶箍」,兩個說 nōo kok,丈夫叫老婆說「恁阿母」,「好」或「是」則是海口腔的尾音拉高:hio!這些獨步全台的鄉音,使得雲林人出外很容易被認出口音來。


每回來到雲林虎尾,我便憶起這些兒時種種,這小鎮在我幼時的印象裡其實覺得很鬧熱、很大,一座糖廠佔據了大半個城鎮,長大後方知虎尾有「糖都」之稱, 也因為經常前來訪友,便三不五時索性留住一宿,既可與友人把酒言歡,明日一大早,又可在鎮上信步款款行。


阿世肉羮店面原來是中醫診所。(魚夫拍攝)

虎尾的觀光資源在全台的小鄉鎮裡鮮之見也,除農博生態公園外,因係糖都,所以糖廠裡的歷史建築甚多,諸如台糖廠虎尾舊站,糖廠內還有一座頗為優雅的湧翠閣招待所。


有句話說:「能過虎尾溪,難過西螺溪」大抵指這兩條溪河道善變、流速湍急,因此很早就有橋樑建造,其中虎尾鐵橋已有百年歷史,1907年由英國人所設計,橋墩依照結構造型,可區分為空間衍架鋼樑、平面桁架鋼樑、I 型鋼鈑樑與工字樑等四種類型,這對喜愛建築的朋友來說,如此工法非常值得參觀。


在小鎮中心,虎尾郡役所(現布袋戲館)是英國維多利亞式紅磚建築風格;合同廳舍(現委由星巴克與誠品經營)採現代主義形式,水平線條簡潔俐落,複式空間規劃良善,都頗值得參訪,隔鄰是「雲林故事館」,原係郡守官邸,約為日治時期大正9~12年(1920~1923)落成,由於是一般日式木構造的房子,和前述建築相互呼應而頗具異國情趣。


不過虎尾建築裡亦有漢文化閩南式建築,「持法媽祖廟」大概是我所見過最美麗的媽祖宮了。這座廟一開始便非以俗不可耐的貼金塗銀示人,不過那雕樑畫棟的設計卻經常出人意表,聽主持營造的廟公說,所有的發想都是媽祖告訴他的,反正一覺醒來就是能畫出圖來,是耶?非耶?


城市旅遊依我之見,就是能讓人到處走走看看,還得有豐盛的飲食文化來吸引人。虎尾美食我也算去了不少家,不過多數「無扛棒(招牌)」,在地的「食食通」率皆以暱稱呼之,如一大早可到「兩撇滷肉飯」吃個飽足,這家店的老闆留著鬍子,技藝超群且個性觧明,店裡嚴禁拍照!其次也是無店招的「大箍」麵攤,滷味十分入裡,另一家稱「孔雀行」的巷口古早味摵仔麵,都香傳千里,令人食指大動。


「阿世肉羮」在虎尾,算是鎮上極富傳奇故事的店家了。這肉羮從前蔣經國曾來嚐過,藏在巷弄裡,大抵蔣經國吃過的小食,雖然眾口難調可不一定是最好吃的了,但想跟強人總統 PLP(拍馬屁)者自然不少,所以這肉羮可能是當時附近最能討主子歡心的食物了,而這蔣經國吃過的秘密,據說是由隨扈循著外圍警察的引介來買了肉羮給跓蹕在糖廠的蔣經國享用的,經人洩露天機才傳開來的。


肉羮用的是精挑細選的胛心肉,扁魚作香料,筍子加強口感,而香菇則堅持本土埔里的特產,食來滋味齒頰留香,也不只蔣家愛,虎尾人也很喜歡,所以生意總是沖沖滾,大排長龍。


如今阿世肉羮的現址原本是一家中醫診所,這診所後來在電台裡做廣告,為了吸引來客,乾脆就藉肉羮的名氣來打響知名度,不過現在診所歇業了,場所也來賣肉羮,台灣有句俗諺說:「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事實證明在虎尾第一者,應該是賣肉羮吧?


虎尾也有無膽固醇的蛋榚,好幾家毛巾觀光工廠都有在賣,哦,不好意思,原來是有咖啡喝,毛巾做成很特別的各種討喜的蛋糕形狀,算是代工轉型文創產業啦。


常來虎尾就會樂不思蜀,「王家麵線」的老闆日理萬鴨,刀功了得,酒量更是驚人,我便是如此這般醉上一晚,留在虎尾過夜了。



文章授權自 魚夫,原文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