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伏流水」  將洪水變成水資源
6、7月份,台灣進入汛期,每次颱風大雨過後,原水濁度就會變高,影響民生用水,如何讓洪水變成水資源,前瞻水環境計劃裏就規劃了「伏流水」的開發,利用地層本身的淨化功能,流入寬口井,再用抽水馬達抽出去,來供應自來水廠,如此一來就能解決原水濁度的問題,民眾不用再擔心颱風過後會停水。
打開水龍頭,流出來的自來水居然是黃的,每次颱風過後,民生用水幾乎都會面臨這樣的困擾,甚至還會因為原水濁度太高而停水,更是不方便.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學者專家想到了利用伏流水的開發。

屏東科技大學工學院院長丁澈士:「河床裏面有的水經過地層淨化之後,水就流入到我們寬口井裏面,寬口井裏面我們擺設了抽水馬達,把乾淨的水能夠抽出去,抽出去後這個水位就會下降,下降了以後這個水就會,再從河床裏面流進來。」

簡單來說,就是在河川下方開鑿輻射井,利用地層本身的淨化功能來取水,以南台灣主要水源高屏溪的濁水,兩者比一比,右邊取出的伏流水真的乾淨很多,而這就是前瞻建設水環境計劃中很重要的一環,期望能夠將洪水變成水資源。

屏東科技大學工學院院長丁澈士:「洪水期的時候或者在汛期的時候,河川裏面高濁度我們就可以在淺層裏面,5到10公尺在河床下淺層的伏流水,我們就可以把它開發出來,因為對於河床質的淨化裏面,當然取出來的伏流水也非常潔淨,在後製處理裏面就比較相對容易了。」

在不蓋水庫的前題之下,如何留住水源,或開發水源,前瞻計劃提出河川系統化的整合,從上游到下流河口,重新檢討,要把任何一滴可以用的水都保留下來,也一併解決颱風過後的停水問題。(民視新聞洪明生屏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