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ike隨地還  人行道樹下、停車格「黑白停」
obike在台灣上路後,使用亂象層出不窮,其中又以「停車問題」引發最多民怨,相較行之有年的Ubike,obike沒有固定樁柱,可隨租隨還,是優點也是最大爭議點,國外做法,違停照常取締,罰款從使用者押金扣除,話題鋒頭上,obike官方臉書,正反兩派意見不斷湧入,持續角力。

街頭訪查,台大醫院旁人行道,好幾台obike,歪歪斜斜擺人行道,多數還被貼上警語。強打方便借還的obike,源自於它「無樁柱」機動設計,但也因為無法靠站。

obike佔用汽、機車停車格,obike停進花圃、樹穴,或是obike入侵風景區,公德心無疑是最大問題,更多人借完車,不知該把車停哪?

民眾:「就是你丟我撿的狀態,不知道它目前沒有規定,一定要停在哪裡。」

民眾:「如果有規劃出一些停車格的話,會比較方便,像這樣隨便停其實不太好。」

只要掃描車上的QRcode,就能騎著四處去,不用擔心離站遠近問題,源自於新加坡,黃黑車身、單速的obike,綁定信用卡,得預付押金,每分鐘15分鐘2元,而橘色車身的Ubike有三段變速,用完得靠站,每30分鐘10元,規定用悠遊卡或一卡通扣款,兩者各有愛好者,obike正夯,民怨也跟著沸騰。

打開obike官方臉書,正反兩派意見角力,有人認為,共享經濟要懂得尊重,全世界都是你的停車場嗎?呼籲obike尊重台灣法律,別犧牲消費者權益,也有人認為,obike很方便、很適合短距轉乘,類似共享經濟,衍生的社會問題,不只出現在台灣。

在中國各大城市,共享單車越來越多,像是郭台銘有投資的Mobike摩拜、ofo、bluegogo小藍單車等品牌,競爭激烈,截至今年(2017年)4月為止,光在北京就有70萬輛,用戶將近1100萬人。

舉凡單車掛樹上、扔水裡,或在路邊堆成山的狀況,一再震驚國際,荷蘭如何杜絕類似亂象在台灣上演,業者恐怕得再想想辦法。

(民視新聞/薛嘉瑩、黃柏崴 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