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未來戰事 軍方部署「這個」來強化

無人機除了用來空拍,許多軍事強國,早已應用在戰場上,一來減低人員折損,二來成本相對便宜,又能消耗敵軍戰力。國軍除了努力讓國產的無人機,能夠掛載武器,也進行單位調整,在陸海空三軍,都部署無人機。

電影《天眼行動》裡,英美軍方,透過掠奪者無人機,高空鎖定恐怖分子的據點後,進行轟炸。無人機已經成為國際上,各主要國家拓展軍事部署的重點項目,我國也不例外。

陸軍戰術偵蒐大隊的銳鳶無人機,將從今年9月正式移編海軍。未來國軍三款無人機,小型的紅雀,由海軍陸戰隊、陸軍航特使用;中型的銳鳶,扛起海上偵蒐;而大型的騰雲機,量產後規劃在空軍麾下。要利用無人機,相對成本低,但作戰範圍廣,時間長的特性,讓空防效益極大化。

今年航太展,反輻射無人機首度現身,500公里航程,可搭載高爆彈藥,彷彿神風特攻隊;而再度亮相的騰雲無人機,機翼下多掛了急救夾艙,但看在專家眼裡,這個安排就是為了掛載飛彈做準備。其實從外型來看,騰雲機就是參考美軍MQ-9的架構開發,因為對應中國,新型無人機翼龍2型,今年完成首飛。其他款的無人機,不但參加過實戰,更外銷中東;專家認為,一旦戰事開打,解放軍恐怕讓無人機打頭陣,消耗我軍戰力。

世界軍事強國,對無人機的應用,早已轉守為攻,台灣得急起直追,師夷長技以制夷,善用造價相對於戰機更便宜,又可對中國產生威嚇作用的無人機。

(民視新聞/葉郁甫、蔡明政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