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類醫材定差額收費上限 醫界大反彈

健保署日前公布八大類、352項醫材訂定差額收費上限,將在8月上路,預計有高達89%的醫材都得調降,引起醫界大反彈,不少醫師就抨擊,未來好的、貴的通通都會退出台灣,醫師出國學新技術,回台恐怕也無用武之地。不過,衛福部長陳時中強調,費用的管制、限制,都是專家會議討論出來,目的就是為了保障民眾就醫的權利。

更多新聞: 健保署訂自付醫材上限引爭議 陳時中邀醫界代表開會溝通

民眾生病、到醫院看醫師,如果得開刀動手術,不少人為了有更好的醫療品質,經常會自己掏腰包,但現在健保署針對,八大類、352項醫材訂出了差額收費上限,新規定將在8月上路,此舉卻引來醫界大反彈。

醫師林靜儀就在臉書上發出不平之聲,預告齊頭平等的結果,將會讓新的衛材、貴的藥品退出台灣,未來醫師出國學新技術回來也無用武之地,最後民眾想要花錢都不一定用得到。

耳鼻喉科醫師姚侑廷也舉例,民眾想要自費加菜,卻不能超過某個上限,原本60元的雞腿最多只能花15元,這樣怎麼可能吃到好吃的雞腿,反而只會逼雞腿商退出台灣市場,最後沒人有雞腿吃,而有錢人還是可以出國吃雞腿,你我活該倒楣,十年之後料理雞腿的手藝和經驗都沒了。

不過面對反彈聲浪,衛福部長陳時中也出面緩頰,「這次訂出來的是差額負擔,真的在差額負擔有些品項,因為它品項是可以做差額負擔的,但是因為新型的醫材非常的多,都有它不同的變化有一些變化是在醫療上,那是有意義的,有些是不見得意義那麼大,所以就根據它的功能跟效果把它分類分級,對每一類每一級訂出天花板價格,我們仍然會就這樣的價格做監控,但基本上就是依照效果效益做分類,而不是因為品牌。」

陳時中強調,是為了保障民眾就醫的權利,才會訂出這樣自費限制和規定,健保署也發出聲明澄清「民眾自付差額特材」並非「全額自費醫材」。所有醫材在上市前後都需要審查和監督,在安全、品質和效能上一定是要符合才能上市。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8大類醫材訂價格天花板引反彈!蔡英文:持續溝通調整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