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全球太空產業敲門磚 台灣自製衛星「獵風者」成功通聯

民視新聞/楊思敏、鍾淑惠 台北報導

獵風者衛星順利升空入軌,並與台灣地面站報平安,不久後就能執行氣象觀測任務。這顆高達82%自製率的衛星,代表台灣技術通過試驗,未來有機會打入全球太空產業。去年全球衛星產業產值高達9兆台幣,台灣只佔2%,發展主力在地面設備,獵風者成功後,台灣也將切入衛星應用服務市場。

更多新聞: 鼎王開出月薪7萬徵才 添好運、義式餐飲有6萬

圭亞那太空中心人員:「321。」

台灣第一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順利升空,進入低地球軌道,10月9日晚間經過台灣上空,與地面站通聯報平安,時間長達11分鐘。之後將進行功能測試,如果正常,就會開始執行任務。

進軍全球太空產業敲門磚 台灣自製衛星「獵風者」成功通聯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這些元件所謂的飛行履歷,它打入全世界的,太空產業的全球供應鏈,非常非常重要,因為你已經有證明過了,有真的飛過了。」

獵風者衛星有高達82%的自製率,10項關鍵零組件是MIT,寫下歷史性的一刻,等於取得進軍全球太空產業的門票。畢竟去年全球衛星產業產值,就高達2810億美元、約9兆新台幣,但台灣僅有約2100億台幣,只佔全球2%。

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組長廖榮皇:「政府在2026年開始,也會有所謂的,低軌的通訊衛星開始,(逐漸)從傳統的地面設備,這樣一個OEM的市場角度,切進去以外,我們也開始要從,衛星的應用服務切入。」

衛星產業鏈,包含生產天線、太陽能電池、馬達、散熱片的設備商,零組件組裝的系統商,以及營運商和負責發射衛星的公司。產值最高的地面設備占50%,台灣已有著墨,但應用服務的40%市場,是未來的切入點。

進軍全球太空產業敲門磚 台灣自製衛星「獵風者」成功通聯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組長廖榮皇:「如果要做長遠的佈局,我就可以知道,我未來要開發怎麼樣的一些技術,或者是系統元件的時候,我可以用在哪一些的功能上面,對台灣的衛星產業鏈,是一個很重要的發展。」

國內有公司打入SpaceX、Oneweb、Telesat和Kuiper等衛星大廠的供應鏈,鴻海的低軌通訊衛星預計第四季發射。

台灣發展太空產業,進入重大轉型,政府未來10年也會投入251億經費,助他們一臂之力。

更多新聞: 全民國防從小扎根 「小小蛙人」挑戰天堂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