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曾經在2015年,爆發史上最大規模禽流感疫情,當時有3種亞型同時流行,總共1千多家禽場受害,撲殺540多萬隻禽類才控制住,經濟損失達70億元。
國立台灣大學獸醫系副教授陳慧文:「禽流感它的全名是「家禽流行性感冒」,它是由A型的流行性感冒來引起的,它主要就是存在,禽鳥的呼吸道、消化道,還有牠的生活環境,那野生的水禽類主要就是,禽流感病毒的保毒者,其實除了水禽之外像我們所知道的雞、火雞、鴕鳥、鵪鶉等等,這些也都可能是一個自然的宿主。」
過去認為,人類和禽鳥的生理構造不同,不會感染禽流感,直到1997年,香港發生人類史上,首次感染禽流感而死亡的案例,人類才驚覺病毒已經跨越人鳥隔閡,之後又出現各式各樣的變異株,至今已經累積一千多人死亡。
國立台灣大學獸醫系副教授陳慧文:「人類如果感染這樣的禽流感,主要他會產生的也是一種,類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狀,咳嗽、流鼻水、鼻塞等等,進一步的有可能會產生肺炎,另外腹瀉、精神不佳,全身無力、頭痛等等,畢竟禽流感病毒,它還是適應在禽鳥的體內,它對於人類的適應度並不高,但是還是要非常地小心,因為這些偶發性的感染,還是有可能造成,比較嚴重的臨床症狀甚至死亡。」
這是一個所有生物,共同面對傳染病威脅的共病時代,近年來WHO提出「One-Health」「健康一體」的防疫概念,指的是人、動物、環境,這三者缺一不可,唯有追求彼此之間的平衡與健康,才能有效降低,未來疫情擴散的風險。
更多新聞: 快新聞/母嬰用品專賣店「奶娃的店」無預警倒閉 小編曝主因:面臨財務問題